糖尿病之所以“怪”,不仅因为血糖波动,使诊断结论常常一天和一天相差不小。以至于有些人已经患病数年了,还在不断地做确诊检查,尤其是那些血糖只轻度增高的人。血糖的波动常常使他们的诊断时而成立,时而难定。所以建议在离诊断标准很近或一旦数据达到确诊标准的朋友能及时意识到糖尿病的存在,无论已确诊或还有些许差距,都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延误病情。
糖尿病的另外一个怪处,在于常常与体重有关。有些人认为得糖尿病需要很胖或中老年才会得,其实刚刚长了个“小将军肚”或二十多岁即发现得糖尿病的人并不少见。亚裔人群的身体脂肪含量常常偏高(在同样体重指数前提下,体重指数=体重(公斤)/ 身高2(米2))。常常不待长成个大胖子,就已经发展成糖尿病了。而有些从年轻时就超重和肥胖的人还未到中年血糖就已偏高了。这些都是由于体内脂肪超标,尤其是内脏(躯干)脂肪过多,妨碍了身体利用葡萄糖,而使进食后出现血糖过高。
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体重超重或肥胖的人只要能成功减肥并维持,常常可以使已经升高的血糖降下来,如果能长期维持理想体重,糖尿病常常“不治而愈”。但这里请注意体重的减轻和维持这两点都很重要。即使不能使体重一下子减轻很多,随着体重的逐渐减轻,血糖也会日趋正常。因此减脂的过程,也就是身体从糖尿病中康复的过程。
这里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减脂对于糖尿病康复的重要性。我几个月前看过一个27岁的小伙子,他刚结婚一年。身高一米七五,体重95公斤。他说他18岁的时候就95公斤了,当时血压和血糖都已升高。家里人为了让他减肥,把他送去当兵。一年的新兵训练,每天需要急行军35-50公里。他这样一年减了25公斤,当时的血糖和血压已完全正常。可复员后一结婚,体重一年内又胖起来,血糖和血压又“卷土重来”了。他的糖尿病曾经“治好过”,可随着幸福生活的到来,又回来了。
这就是糖尿病的第二个怪处,与体重密切相关,要想治疗或康复,不减体重看来是不行的。体重,或者准确地说是体脂,每减1公斤,身体的糖脂代谢都会更趋于正常。
这里要说的有两个意思:一是对于血糖已经偏高,一时还没有达到诊断标准,或曾经一度被诊断过,经过治疗又使血糖趋于正常的人,千万不能放松饮食和运动锻炼,要认识到糖尿病应该说是一种体质,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的高血糖状态,一旦条件放松,就会使高血糖出现。因此诊断标准只是用于发现患者用的,一旦确诊,就不必反复做确诊试验了,应该马上按照糖尿病的生活方式要求进行自我管理,当然是适度的,长期的,并非一朝一夕的。
另外,一旦医生建议用药,就应该按医嘱及时用药,讳疾忌医可以理解,但不可偏执。另外一个意思是超重或肥胖的人一旦发现血糖增高,要努力使体重减轻。但减肥有如逆水行舟,需要持续努力,一旦体重有反复,也不要自暴自弃。要知道,只要坚持一定的饮食原则并积极运动,哪怕一天也会有一天的收益。每坚持一天,血糖就会更理想一天,长此以往,不是比健康人还要健康了吗?即使体重没有减轻很多或没有减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减了最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