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能锻炼:
全膝关节术后功能锻炼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为主,分四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 术后0~2天,此期患肢大棉垫加压包扎,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加强股四头肌、N绳肌的等长收缩训练,用力收缩10秒,放松10秒,10次/组,2~3组/d;同时做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尽可能的背伸10秒,跖屈10秒,10次/组,2~3组/d。2、第二阶段 术后3~5天,此期患肢大棉垫拆除,伤口引流管已拔,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增加股四头肌和N绳肌的肌力,患膝关节的主被动伸屈活动,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度。方法:
(1)在继续锻炼股四头肌、N绳肌肌力的基础上,指导患肢行直腿抬高锻炼,患肢抬高时要尽量保持在空中的停留时间,次数由少到多,以不引起疲劳为宜。
(2)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于引流管拔除后进行,CPM训练时起始角度为0°,终止角度为30°,在1~2分钟内完成一次屈伸活动,1h/次,2次/d。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每天递增5°~10°,尽量在1周内使膝关节的屈曲角度达到90°或以上。
(3)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 患者平卧位,移去膝下软枕,医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行屈膝活动,当感觉疼痛时嘱患者足跟沿床面慢慢伸直膝关节,如此反复幅度由小到大,活动量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膝锻炼。
3、第三阶段 术后6天~2周,此期患肢伤口疼痛已缓解,在继续加强患肢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同时进行步态训练。方法:鼓励患者尽早下床,开始扶步行器或在床尾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下肢,患肢根据个体差异不负重或部分负重,以后重心逐渐向患肢过渡,开始扶步行器或拐杖行走,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步行器向前。
4、第四阶段 出院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增加患肢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能力,进一步加强下肢平衡功能、本体感觉、肌力的训练,改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1)继续做好股四头肌、N绳肌的肌力训练,如坐位、仰卧位时的伸腿、直腿抬高,俯卧位时的屈膝训练;同时加强膝关节屈伸活动的主动或抗阻力训练,如手拉扶手下蹲、踏车、上下楼梯等训练。
(2)进一步加强患肢的负重训练,负重力量逐渐递增,直到可以完全负重。
(3)加强行走训练,训练时抬头挺胸,双目平视前方,臀部不要翘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量应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膝明显疼痛为宜;每日训练前要询问患者自我感觉,有无不适反应,以判断运动量的大小;运动后要注意膝关节有无肿胀情况;在训练行走时要做好安全保护,尤其对有膝关节不稳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屈膝障碍患者,夜间休息时可用石膏托固定于伸膝位,持续4~6周。
二、出院指导1、休息 接受全膝关节置换后要避免剧烈运动,4~6周内不做主动下蹲动作,行走时不可急停或骤然旋转,为了减少对膝关节的磨损,防止跌倒,建议患者最好终身使用手杖,特别在外出时,最大限度地延长膝关节的使用寿命。
2、饮食 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多进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丰富的食物,增加自身抵抗力,适当控制体重的增加,以减少对关节的负重。
3、复查 6个月内,每月复诊一次;按时来院复查,有下列情况应及时就诊:患肢出现胀痛,局部切口出现红肿、热、痛。要及时治疗全身性隐匿病灶,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扁桃体炎、牙痛等,防止膝关节远期感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