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末,我国医学家的一篇研究结果刊登在世界知名的Hepatology(《肝脏》)杂志。这一研究被命名为OSST研究,它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转换长效干扰素α-2a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转阴且e抗原清除的患者转换为长效干扰素α-2a治疗48周后,相比继续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转换率与表面抗原清除率均明显提高。
中国学者的这一文章是在国际上发表的,针对核苷(酸)类似物也就是口服抗病毒药经治患者的首篇研究,因此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在这篇文章发表后,Hepatology杂志在2015年又陆续发表了几篇针对这一研究的评论。这些评论大都认可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口服抗病毒经治患者的策略,认为这是一种新颖的治疗思路,可以帮助患者缩短治疗疗程,争取停药后持久应答。
不过,对于具体的治疗方案则尚有不同的看法。OSST研究采用的是序贯治疗,是用长效干扰素直接替代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治疗方案治疗经恩替卡韦治疗病毒学转阴、e抗原清除的患者,e抗原转换率提高3倍,并且表面抗原实现零的突破。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
不过,有专家认为,口服抗病毒药与长效干扰素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机制互补,可实现更好的疗效,同时,联合治疗还有助避免口服药停药后病毒学反弹的风险,因此对于口服药经治患者采用加用长效干扰素,而不是转换长效干扰素的方案更为合理。
这一理论在我国专家的另外一项研究中得到了支持,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恩替卡韦病毒学应答者,加用长效干扰素48周e转换率达44%,是继续恩替卡韦治疗的7倍。不过,这一研究并没有直接比较加用和转换长效干扰素两种方案,因此目前下结论仍为时过早。
虽然,口服抗病毒药转换长效干扰素的具体方案仍有待推敲,不过这一治疗理念已得到了充分的认可,2015年更新的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也提及了这一治疗方案。这一方案,为实现更好的疗效带来了新的策略,也为解决口服药的长期治疗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