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心理疾病有效吗?
精神状态可以用药物进行改变和调整,不仔细思考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一般人会认为这不可能,本人初学医的时候也这么想,现在综合科许多医师也会这么想,他们对精神科药物感到很陌生,甚至有些害怕,更不敢应用。
心理疾病是自我调节还是来精神科就诊?
许多人在自己情绪等出问题的时候首先会想到自己去调节,部分可以调节好,也有调节不好的,就较长时间忍受痛苦,直到某天到精神科或内科就诊(许多人对精神疾病有忌讳,有什么问题总先去内科之类)。调节是可以的,如进行运动、娱乐、旅游,各种放松训练,静养亦很好。调节不过来,超过1月( 每个人不一样,有的人超过1周可能就难以忍受),或痛苦感重,或明显影响工作、生活,需尽快就诊。许多患重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等)的病人对自我的觉察力大部分消失了,不认为自己有病,多须家人帮助其就诊,他们有时是被强制送入院的。
主要用药物治疗还是用心理治疗?
患者来院以后现在最多的是用药物进行治疗,大脑是个器官,调节这个器官的药物亦越来越多了。广义的心理治疗门诊、病房也都在进行,专门的心理治疗需要预约。
住院害怕影响不好,心理疾病门诊治疗行吗?
不少患精神疾病的病人可在门诊治疗中获益,这些病人多对疾病有自知力(对自身疾病有所认识、体察),即使没有自知力,但愿意服从治疗,并且家人能够很好管理他们。门诊治疗对病人来说有许多方便,如在家中生活条件较好,也自由许多,特别在名誉上不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一些病人在门诊治疗中疗效不理想,其后选择了住院,住院二、三月亦未见效,这些病人属相对难治,解决办法是寻找新的治疗思路。
看门诊时如何选择大夫?
一般找大夫都是找临床经验丰富,乐于积极思考的大夫。在门诊看一个大夫一段时间后效果不理想,可以换个大夫,实际是换换治疗思路,曾经接听一个咨询电话,一个病人服一种抗抑郁药一年多了无效,为他看病的大夫仍叫她继续服该药,遇这种情况本人建议她换个大夫就诊,而此类情况发生的一个可能原因是此人对某某大夫存在迷信,见了大夫说到病情可能会说“还好”之类的话。
许多精神病人治疗后很胖,这是怎么一回事?
精神科许多药物都可引起患者肥胖。临床精神科医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患者药物副作用的处理,如氯氮平引起的嗜睡、乏力、肥胖、流口水、便秘、血脂血糖的升高等,它们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一些病人在把氯氮平换成奥氮平后嗜睡消失了,精神症状稳定,部分人参加了工作。减少氯氮平用量,加用一定量的阿立哌唑,可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肥胖等,同时保持精神状态的稳定。一个患抑郁症的女学生服用帕罗西汀后抑郁改善,但一直有些烦躁、躯体不适,因为抗抑郁有效,医生未给她换药,亦未作其它处理,7 个月后患者就诊于另外一位大夫,给她换用了西酞普兰,其烦躁等消失,情绪稳定,患者感到一下轻松许多。患者自身最能体会对药物副作用的处理的重大意义。患者复诊时主动描述自己的情况,大夫认真识别,积极处理,这样作用在病人身体上的药物副作用就会减少许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