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是指由于食管、胃或肠道的逆蠕动,并伴有腹肌痉挛性收缩,使消化道的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的。新生儿胃容量小,发育差,呈水平位容易发生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由于呕吐物常从口鼻同时喷出,新生儿的各项反射水平都比较低下,容易误吸,窒息,甚至死亡。所以对于新生儿呕吐要早诊断,及时治疗。
【原因】
新生儿容易出现呕吐是由于其生理解剖结构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新生儿食管较松弛,胃容量小,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较差,腹腔压力较高等,均为新生儿容易出现呕吐的解剖生理原因;
②胚胎时期各脏器分化和发育的异常,容易造成消化道的畸形,使摄入的食物或消化道分泌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逆行从口腔排出,形成呕吐;
③胎儿出生时的刺激,如吞咽了大量的羊水、血液、以及出生后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也容易诱发新生儿呕吐;
④新生儿呕吐中枢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全身炎症或代谢障碍产生的毒素刺激引起呕吐。
【常见疾病】
引起新生儿呕吐的疾病很多,如喂养不当、胃粘膜受刺激、胃肠道功能失调、肠道内外感染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和遗传代谢性疾病、胃肠道发育畸形等,都可以引起新生儿呕吐。
1、喂养不当
在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呕吐的原因是喂养不当,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喂奶次数过频、喂奶量过多;奶嘴孔过大或过小、乳头下陷,致使吸入大量生产空气;奶头放入口腔过多,刺激了咽部;牛奶太热或太凉,奶方变更和浓度不合适;喂奶病后剧烈哭闹,奶后过多过早地翻动小儿等,都容易引起新生儿呕吐。呕吐可以时轻时重,并非每次奶后都吐。呕吐物为奶水或奶块,不含黄色胆汁样的东西。这些情况多发生在第一胎,系其母亲缺乏喂养经验所致,改进喂养方法则可防止呕吐。
2、咽下综合征
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6。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吞入过多的羊水、污染的羊水、产道中的分泌物或血液,可以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呕吐可以表现为生后即吐,喂奶后呕吐加重,为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泡沫粘液样,含血液者则为咖啡色液体。多于生后1~2天内,将吞入的羊水及产道内容物吐尽后,呕吐即消失。如无其它并发症,小儿一般情况正常,不伴有发绀和呛咳,轻者不需特殊处理,重者用1%碳酸氢钠洗胃1~2次即可痊愈。
3、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
是消化道畸形的常见病因,发生率1/1500~1/2000。闭锁及狭窄可发生于肠管的任何部位,以回肠最多,十二指肠其次,空肠较少,结肠罕见。部分患儿合并其它畸形,如食管闭锁、肠旋转不良等。
发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的称为高位肠闭锁。高位时常常有羊水过多史,闭锁部位越高,呕吐出现得越早,十二指肠闭锁时生后第一次喂奶即发生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十二指肠分泌液,大多数呕吐物内含有胆汁。随着喂奶次数的增多,患儿呕吐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反复呕吐。可有少量的胎便排出,腹不胀或轻度膨隆。
发生于空肠下段、回肠和结肠时称为低位肠闭锁。低位肠闭锁主要表现为腹胀,常在生1~2天开始呕吐,呕吐物呈粪便样,带臭味,无胎粪或仅有粘液样胎粪。手术治疗是治疗肠闭锁的惟一有效方法。但目前死亡率仍然很高,原因之一是患儿常合并其它畸形,另一方面是诊断过晚,患儿常死于继发性肠穿孔、腹膜炎、肠坏死、吸入性肺炎等,因此有人主张当羊水过多时,生后立即下胃管,如吸出15~20ml甚至更多胆汁污染的胃液时,提示上消化道梗阻,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
4、先天性幽门肥厚
先天性幽门肥厚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由于幽门先天性肥厚增生导致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上消化道不完全性梗要症状就是呕吐。胃蠕动波、扪及幽门肿块和喷射性呕吐等三项主要征象,即可诊断该病。其中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触及幽门肿块。如未能触及肿块,则可进行超声检查或钡餐检查以帮助诊断。呕吐症状出现于生后3~6周时,亦有更早出现的,极少数发生在4个月之后。呕吐是主要症状,最初仅是回奶,接着为喷射性呕吐。开始时偶有呕吐,随着梗阻加重,几乎每次喂奶后都要呕吐,呕吐物为粘液或乳汁,在胃内潴留时间较长则吐出凝乳,不含胆汁。手术治疗,行幽门肌切开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
【日常应对方法】
发生呕吐的日龄、呕吐次数与呕吐性质、呕吐内容物、全身情况及腹胀等,对于鉴别呕吐原因有一定价值。新生儿任何时期出现呕吐,伴有上述这些疾病的相应症状,或全身情况差时,应及时就诊治疗。引起新生儿呕吐原因很多,只有排除各种先天性畸形等外科疾病、感染性疾病,再结合小儿全身情况,才能考虑是否由于喂养不当所引起,否则容易延误治疗,甚至影响生命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