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没有高血压就是因为常吃老玉米”、“黑木耳能代替阿司匹林”…… 网上流传甚广的“养生经”,总是特别推崇几种健康食品,并指出只要多吃某种食品,就可以预防某种相对应的疾病。但是这些食物真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吗?其实,任何疾病都不存在灵丹妙药,保持健康身体的关键是良好的饮食习惯:杂食不过量。
传说1:老玉米含卵磷脂最多。老玉米在国际上被称为“黄金作物”。印第安人没有高血压、没有动脉硬化,就是吃老玉米的结果。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现在许多人吃卵磷脂,就是希望不得动脉硬化。
专家观点:玉米是粗纤维,无论老玉米还是嫩玉米,都是很好的谷类食物。尤其在眼下城市人食物过于精细化的大背景下,提倡吃玉米是必要的。
传说2:南瓜、苦瓜预防糖尿病。南瓜能刺激细胞产生胰岛素。常吃南瓜的人不易得糖尿病。苦瓜虽苦,但分泌胰岛素,常吃苦瓜的人也不易得糖尿病。
专家观点: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倾向和长期的生活方式等,这是一种综合性的代谢疾病,不可能只因为一两种食物就影响其发病。南瓜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一定好处,但南瓜本身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很高,如果要吃,就要相应减少米饭的摄入量。
传说3:红葡萄酒抗衰老。红葡萄酒能降血压、降血脂。红葡萄皮上含有“逆转醇”,可以抗衰老、抗氧化,常喝红葡萄酒可以预防心脏病。
专家观点:葡萄籽和葡萄皮确实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适当喝些葡萄酒对身体是有益的。不过不能多喝,且要因人而异。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功效。红酒对软化血管、降血脂和降血压有一定作用,但在活血暖胃方面,就不如黄酒。
传说4:荞麦“三降”,薯类“三吸收”。现代人多“三高”,荞麦则具有“三降”功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另外,红薯、山药、土豆等则“三吸收”:吸收水分,润滑肠道,不得结肠癌;吸收脂肪和糖类,不得糖尿病;吸收毒素,不发生胃肠道炎症。
专家观点:荞麦、薯类以及燕麦等粗粮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在胃肠道内占据的位置大,停留的时间长,不仅容易有饱腹感,而且有利于清理肠道和排除毒素。但是,是否得胃肠道癌,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吃荞麦。
传说5:小米能催眠。《本草纲目》早就说了,小米能除湿、健脾、安神。现在很多人睡不好,得抑郁症、神经官能症,吃安定,还是多喝小米粥吧。
专家观点: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载有的半夏秫米汤,是历代医家治疗不寐的一个经典方剂。其中的“秫米”就是小米,有和胃安神的功效。可取小米9-15克,半夏5克,水煎后服,可治失眠,适用于“胃不和而卧不安”脾胃不和的失眠人群,而对心肝火旺导致的失眠效果并不好。
传说6:黑木耳可替代阿司匹林。心肌梗死虽然无法治,但可以预防。吃阿司匹林可以使血不黏稠,预防心肌梗死,但副作用是容易导致眼底出血。劝大家不要吃阿司匹林,多吃黑木耳了。
专家观点:黑木耳无疑是健康食品,对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有一定好处,常吃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帮助,而且其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但是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血管病的基本药物,不能用黑木耳替代,而且是否眼底出血和每个人的体质以及其他用药有关,需要咨询专业医生。
传说7:牛奶不如豆浆好。牛奶里含的是乳糖,亚洲黄种人中有70%不吸收乳糖。豆浆里含的是寡糖,可使人100%吸收,而且豆浆里还含有钾、钙、镁等,钙比牛奶含量多。牛奶里没有抗癌物质,而豆浆里有5种抗癌物质,最合适我们黄种人喝的是豆浆。
专家观点:牛奶所含的氨基酸、乳清蛋白和人体需求的最接近。另外,牛奶中的钙也远远超过豆浆。但豆浆也有其优势,豆浆中的大豆类黄酮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对更年期女性有益,有利于女性的内分泌调整。此外,豆浆的热量比牛奶低,有助于减肥瘦身。豆浆和牛奶都是很有营养的食品,关键是要根据不同的体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婴儿不能喝豆浆,牛奶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肠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对牛奶不适应,豆浆同样应少喝;还有的人吃了大豆制品会产生胀气,也不宜多喝豆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