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自我推拿
1、压揉风池穴
位置: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
操作方法:头稍前倾。用双手拇指置于两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挟住头顶两侧拇指用力上提,压揉风池穴100-150次,以酸胀为度。
2、拿捏颈项肌
位置:头枕部至颈根部,颈椎棘突的两侧。
操作方法:头稍前倾。一手拇指与四指分开,分别置于颈项两侧,一紧一松,从上往下拿捏颈项肌5-10遍。以酸胀为度。然后再换一手,用同样方法操作一遍。
3、按揉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目外眦之间陷中。
操作方法:目视前方。用双手食指置于两侧太阳穴上,作顺时针方向按揉100―150次,以酸胀为度。
4、按揉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旁0.l寸。
操作方法:双目微闭。用一手拇、食指按住睛明穴,作顺时针方向按揉100-150次,以酸胀为度。
5、抹眉弓
位置:从两眉的中点至眉梢,呈一弧线。
操作方法:头稍前倾,双目微闭。用双手小鱼际置于两眉间,从内向外分抹15-30次。
6、擦颈项肌
位置:颈部。
操作方法:头稍前倾。一手掌置于枕后部,左右往返擦动。擦动时从上往下、从下往上移动,以发热为度。然后再换一手,以同样方法做一遍。
7、浴面
位置:面部。
操作方法:头稍前倾,双目微闭。两手掌分别贴附在鼻翼两侧,然后用并拢的五指指面,做上下往返推擦。或两手五指并拢,以其指掌后部分,自鼻翼向面颊做由内向外的摩动。
8、按揉耳门穴
位置:耳屏前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目视前方。由两手食、中指分别置于耳门穴处,作顺时针方向按揉30- 50次,以酸胀为度。
9、推桥弓
位置:耳后乳突缩锁骨内侧缘,即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
操作方法:头侧向右侧(以右侧为例),用并拢的右手食、中、无名指置于耳后,从上往下推30次。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推左侧。
10、擦头胆经
位置:头部的两侧。
操作方法:头稍前倾,双目微闭。双手四指并拢微屈,置于头部两侧,来回擦动100-150次。
11、梳五经
位置:头部正中的督脉经及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操作方法:头稍前倾,双目微闭。双手五指略分开,分别置于两侧的前发际,从前发际处向后发际处推30―50次。
12、按揉肩井穴
位置:肩峰至颈1之间的中点。
操作方法:用健侧手的食、中指置于对侧的肩井穴上,作顺时针方向按揉100-150 次,以酸胀为度。
13、按揉天府穴
位置:腋前纹下3寸。
操作方法:用健侧手的中指置于天府穴,其余四指放平,作顺时针方向按揉100―150次,以酸胀为度。
14、按揉手三里穴
位置:屈肘横纹下2寸。
操作方法:用健侧手的拇指罗纹面置于手三里穴上,其余四指托住前臂,拇指作顺时针方向揉动100―150次,以酸胀为度。
15、按揉孔最穴
位置:前臂的内侧,腕横纹上7寸。
操作方法:用健侧手的拇指置于孔最穴上,其余四指放在前臂的外侧,拇指作顺时针方向揉动100―150次,以酸胀为度。
16、按揉内、外关穴
位置:掌腕横纹上2寸为内关穴。背腕横纹上2寸为外关穴。
操作方法:用健侧手的拇指置于内关穴上,食指置于外关穴上,两指同时用力作顺时针方向揉动100-150次,以酸胀为度。
17、按揉合谷穴
位置:食指掌骨中点。
操作方法:用健侧手的拇指置于合谷穴上,食指放在掌下,拇指作顺时针方向按揉100-150次,以酸胀为度。
18、擦上肢内侧
位置:上臂、前臂的内侧。
操作方法:病侧肢伸直,稍前举,掌心向上。健侧手的四指并拢,掌面置于肩前部,上下来回擦动,以发热为度。
19、擦上肢外侧
位置:上臂、前臂的外侧。
操作方法:病侧肢伸直,稍前举,掌心向下。健侧手的四指并拢,掌面置于肩后部,上下来回擦动,以发热为度。
20、揉上肢
位置:上臂。
操作方法:病侧肢伸直,稍前举,掌心向上。健手掌心置于肩前部,从上往下作旋转揉动5-10遍,继而病侧肢掌心向下,掌心置于肩后部,从上往下作旋转擦动5―10遍。
21、按揉风市穴
位置:N横纹上7寸,大腿外侧。
操作方法:端坐位,双下肢屈曲90度。用双手拇指置于风市穴,其余四指放在大腿后面,拇指用力作顺时针方向按揉100-150次,以酸胀为度。
22、按揉梁丘、血海穴
位置:髌骨外上缘上2寸为梁丘穴。髌骨内上缘上2寸为血海穴。
操作方法:端坐位,双下肢屈曲90度。用双手拇指置于两侧血海穴上,双手食指置于梁丘穴上,其余三指微屈,用力按揉100-150次,以酸胀为度。
23、按揉阴、阳陵泉穴
位置: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为阳陵泉穴。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为阴陵泉穴。
操作方法:端坐位,双下肢屈曲90度。上身稍前倾,用一手食、中指置于阳陵泉穴上,拇指置于阴陵泉穴上,用力作顺时针方向按揉100-150次。
24、按揉承山穴
位置:踝侧跟腱与胴窝联线的中点。
操作方法:端坐位,一下肢架于另侧下肢膝上。用一手拇指置于承山穴上,其余四指放在小腿的前侧,作顺时针方向按揉100-150次,以酸胀为度。然后再换另侧下肢。
25、按揉昆仑、太溪穴
位置: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为昆仑穴。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为太溪穴。
操作方法:端坐位,一下肢架于另侧下肢的膝上。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太溪和昆仑穴上,两手指同时用力,作顺时针方向按揉100-150次,以酸胀为度。然后再换一侧。
26、擦下肢外侧
位置:两侧下肢。
操作方法:端坐位,双下肢屈曲90度。双手五指分开,手掌部置于大腿外侧根部,用力来回擦动,以发热为度;继而上身前倾,两手掌移于小腿外侧(图40),用力上下往返擦动,以发热为度。
27、擦下肢前侧
位置:两侧下肢。
操作方法:端坐位,双下肢屈曲90度。双手五指分开,手掌部置于大腿腹股沟处,用力来回擦动,以发热为度;继而上身前倾,两大腿外旋,两手掌移于小腿内侧,上下来回擦动,以发热为度。
28、颈牵引
常采用坐位或仰卧位颌枕布袋牵引,牵引时头部前倾20-30度左右颈牵引根据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而采用不同的牵引角度。神经根型可前倾30度左右,使牵引力集中于椎体的后部,使颈椎间隙增大,椎间孔扩大;椎动脉型和脊髓型则可取颈部中立位垂直牵引,使颈椎间隙增大,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展,减少退变的软组织对脊髓的压迫。牵引方法有持续牵引和间断牵引两种。持续牵引取仰卧位,一般牵引两小时,上、下午各一次,牵引重量不宜太重,一般5-10千克,待症状减轻后牵引重量和时间可逐渐减少。间断牵引常取坐位,每次牵引20-30分钟,一日1―2次。牵引重量一般从5千克开始,逐渐增至10千克或更大。具体情况可根据本人病情和体质所决定,一般可按体重的1/8来计算,10次为一疗程,通常在牵引10次后应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
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有压揉风池穴;拿捏颈项肌;按揉太阳、睛明穴;抹眉弓;擦颈项肌和浴面。另外,根据颈椎病的不同类型,在治疗时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按揉肩井穴、天府穴、手三里、孔最、内、外关、合谷等穴;擦上肢内、外侧和揉上肢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擦胆经、梳五经,按揉耳门穴和推桥弓等;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按揉风市、梁丘、血海等穴,按揉阳陵泉、承山、昆仑、太溪穴和擦下肢内、外侧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是治疗颈部为主;混合型颈椎病可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