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皮肤屏障?
皮肤最外层称之为角质层,它是由20层扁平、相互交织的角质细胞所组成。 角质细胞就像“砖”一样坚韧,其间有“灰浆”的脂质将角质细胞紧密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砖墙结构”,它表面还有一层由汗液及皮脂组成的保护膜(水脂膜),共同构成了皮肤的屏障。皮肤屏障能锁住皮肤水分和油脂,并抵抗各种皮肤表面病菌入侵,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修复皮肤屏障的医用护肤品是什么?
修复皮肤屏障的护肤品主要通过保湿来补充皮肤表面的“水脂膜”和细胞之间的“灰浆”,从而加固皮肤表层的“砖墙结构”。
因此修复皮肤屏障的保湿护肤品应具有3种基本原料:
1、吸湿剂原料包括甘油、尿素等,能够环境中吸收水份,补充从角质层散发丢失的水份。
2、封闭剂原料如凡士林、牛油果油等,能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性的薄层油膜,有加固皮肤屏障的作用。
3、添加与表皮、真皮成分相同或相似的“仿生”原料,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如天然保湿因子、青刺果油、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
除了以上的三种原料添加以外,医用护肤品的标准更高,更严格,需要有很高的安全性,有明确的功效性,并且有丰富的临床验证。
哪些皮肤病都需要使用医用护肤品!
湿疹、特应性皮炎: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皮肤病,在急性期表现为肿胀、糜烂、渗出,在慢性期表现为干燥、脱屑。保湿类医用肤品是此类疾患慢性期治疗的基础(在急性糜烂、渗出期不宜用护肤品)。
对轻度慢性期患者,单用保湿护肤品有可能缓解病情,对顽固性或伴有明显皮损的患者,在保湿护肤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皮损控制以后,可考虑停用药物,继续用保湿护肤品以减少此类皮炎的复发。对于特应性皮炎患者,即使是外观正常的皮肤也是比较干燥的,因此也需要使用保湿护肤品以减少其发作。
银屑病:
银屑病的基础治疗是保湿护肤,同时使用相应的外用药物或紫外线光疗,必要时采用全身口服或注射药物。但该病的口服药物如阿维A或光疗又可以加重皮肤的干燥症状,因此,此时更需配合保湿护肤。
红皮病:
红皮病是一种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红、肿胀、脱屑的一种重症皮肤疾患,此类皮炎使患者异常难受,而且有可能使皮肤表面的细菌通过受损的皮肤屏障进入人体血液而继发全身细菌感染。
因此保湿护肤非常重要,当皮损表现为大片干燥、脱屑时,宜使用带油性的凡士林软膏或硼酸软膏外抹,当红皮病表现为细小糠秕状鳞屑时,宜使用舒适度更佳的乳膏类保湿护肤品。
激素性皮炎:
保湿护肤是治疗的关键,在停用激素3天左右以后,会出现症状的反跳(即表现为难受的干燥、瘙痒、灼热等症状加重),必须坚持使用保湿护肤品,一般在治疗2周以后症状开始逐步好转,再继续使用保湿护肤品4-8周使症状继续消退。
脂溢性性皮炎:
面部脂溢性皮炎由于皮损处有明显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而且容易反复发作。轻度患者单用保湿护肤品即有效;对顽固性患者在保湿护肤的基础上短期外用药物。对于鼻唇沟或鼻梁部伴有明显油腻的脂溢性皮炎可配合使用控油类护肤品。
慢性光化性皮炎: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暴露部位,如面颈部、手背部的慢性皮炎,具有日晒后加重的特点。此皮炎常伴有干燥、脱屑症状,在口服和外用药物的同时,需外用保湿护肤品。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面部中央如面颊、前额、口周或鼻部的一种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面部中央阵发性潮红,且在日晒、情绪激动或温度升高时潮红加重,并可出现面部血管增生及红色丘疹、脓疱,少数患者可出现鼻部发红或肥大(故此病又可称之为“酒渣鼻”)。除了口服药物的同时保湿护肤非常重要。但发生于鼻部的患者常表现为皮肤油腻,宜使用控油护肤品。
干燥性皮肤瘙痒症:
该病多发于秋冬季节,尤其是中老年人皮脂腺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干燥或瘙痒的临床症状。单用保湿护肤品一般就能明显减轻症状,但需要长期使用,必要时配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同时切勿过度清洁皮肤。
先天性鱼鳞病:
轻度鱼鳞病患者单用保湿护肤品能缓解症状,较重患者可白天外用凡士林软膏或硼酸软膏等具有封包作用的药品,晚上再使用舒适度更佳的乳膏类保湿护肤品。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这是一种好发于手掌、足底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无明显瘙痒症状,但该病发病原因不清楚。长期外用保湿护肤品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病情较重者可以短期外用激素乳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