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治疗肝囊肿是肝囊肿介入治疗方法最基本的方法。
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专家在B超引导下穿刺肝囊肿进行引流,单纯穿刺复发率很高;1981年Bean等人采用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硬化剂―无水酒精治疗肝囊肿并获成功。这一方法大大降低了单纯穿刺引流的复发率。时至今日经皮穿刺肝囊肿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较为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亦可用在肝囊肿合并感染时的治疗。
其治疗原理是:硬化剂能使囊肿壁上皮细胞蛋白质凝固变性、沉淀析出、脱水收敛,使其生物学活性消失,丧失分泌功能,进而促进囊壁粘连、硬化闭合、囊腔封闭,囊肿缩小后逐渐消失。
经皮介入治疗已被公认为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优选方法之一,一般需B超、CT或MRI引导下的穿刺介入治疗,但病例的选择对于介入疗法的成败十分重要。
适应于有症状的、直径在5~10cm的囊肝有压迫症状,以较大囊肿为主,需缓解症状者;囊肿较大且患者有迫切治疗要求的。禁忌证:凝血机制不良、对硬化剂过敏及伴有大量腹水者。特别是当抽出的囊液中含有血液、胆汁,提示囊肿可能与血管、胆管相通者,亦不宜注入无水乙醇等硬化剂,以免破坏肝内重要的管道系统。
相对于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其利:①操作简单、安全,大部分病例的治疗可在门诊进行,患者经济负担轻,亦可在基层医院开展;②适应证广,可应用于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而不宜手术的肝囊肿患者,年老体弱、或合并多脏器疾病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宜;③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④可重复进行,且疗效满意,显效率高可达90%;⑤应用灵活,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于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时术中联合运用,以进一步提高总的疗效。其弊:复发率较高、往往需要多次穿刺注射、总的治疗周期长等缺点,其总体疗效评价仍不及腹腔镜开窗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