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轻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Syndrome)是指以 胃排空 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而有关检查未发现上消化道或上 腹部 有器质性病变。根据 病因 可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 两种类型。原发性又称特发性胃轻瘫,多发于年轻女性。根据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可将胃轻瘫分为急慢性两种。临床上慢性多见,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 常达 数月甚至10余年。
胃轻瘫的原因可以是原发性胃运动功能障碍(特发性胃轻瘫),也可以继发于某些全身性疾病和某些胃手术手。胃排空机制涉及胃平滑肌,胃肠道内在或外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密切相互作用,任一因素的异常均可导致胃轻瘫。
原发性胃轻瘫病因、机理尚未清楚,但病变部位可能在胃的肌层或支配肌层的肌间神经丛;继发性者常有:①糖尿病;②结缔组织病,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③胃部手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④感染或代谢异常;⑤中枢神经系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等。此外,迷走神经的紧张性降低和肠激素及肽类物质可能也起一定作用。胃轻瘫的动力障碍常表现为:1.胃窦动力低下,胃排空延缓。2.胃近端顺应性降低,使胃容纳性减弱。3.胃近端压力减低,使胃液体排空延缓。4.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因此,本病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缓。常有早饱、餐后上腹饱胀以及进食后上腹不适等状。
胃轻瘫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应给予低脂肪,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以利于胃的排空,由于吸烟能减慢胃排空,应予戒烟,应尽量避免使用能延迟胃排空的药物。
苦辣土贴穴治疗苦辣土苦辣土味辛辣,性热,渗透性强,疏通经络,增强胃动力,促进胃蠕动,恢复胃,幽门及十二指肠协调运动。贴穴治疗胃轻瘫安全可靠。使用方法苦辣土5克(婴幼儿减半),用米醋或开水和成糊,揉成饼装,加热后贴神厥穴(肚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也可配用足三里穴,效果更佳。贴穴后半小时胃蠕动明显增强,30-40天可以痊愈。一般治疗胃轻瘫患者应给予低脂肪、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以利于胃的排空。由于吸烟能减慢胃排空,应予戒烟。应尽量避免使用能延迟胃排空的药物(表)。表引起胃排空延迟的药物原发疾病的治疗糖尿病。
胃排空功能测定胃排空功能的检查方法很多,目前认为应1、首选放射性核素胃排空试验。2、胃内测压只有胃排空试验异常时才进行该项检查。胃轻瘫患者胃内测压可显示胃运动异常,以餐后胃窦部运动低下时为最常见。3、胃电图体表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胃基本电节律是每分钟3次的慢波电位,决定着胃肌收缩的频率和传导方向,一旦慢波电位消失,胃的动作电位及胃的收缩几不能发生。
如有胃轻瘫的症状,尤其是餐后数小时仍呕吐大量食物,在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正常或排除机械性(器质性)梗阻后,一般可以作出胃轻瘫的初步诊断。确定诊断则需进行胃排空试验,胃内测压或胃电图检查。
胃轻瘫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易并发慢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糖尿病,神经性厌食,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和癌症等
胃轻瘫又名轻瘫综合征,以往曾称为胃麻痹、胃无力、 胃潴留 等。胃轻瘫的定义很模糊,通常是指 胃排空 的极度延缓。临床上胃轻瘫主要有特发性胃轻瘫和继发性胃轻瘫两种,特发性胃轻瘫是指无明确的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及其他疾病史,目前病因不清的胃轻瘫,以早饱餐后饱胀、反复呃逆、 恶心 、发作性干呕或 呕吐 为主要表现,伴有胃排空延缓、胃窦动力减低和胃电活动异常等,预后较好。继发性胃轻瘫是指由于其他疾病影响胃肠动力而出现胃轻瘫表现者,常见继发于糖尿病、腹部手术、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急性自主神经病变、神经性厌食、长期嗜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使用某些药物等。人们通常把特发性胃轻瘫列入胃十二指肠功能障碍性疾病范畴。
原发性胃轻瘫病因、机理尚未清楚,但病变部位可能在胃的肌层或支配肌层的肌间神经丛;
继发性者常有:
① 、糖尿病 ;
② 、结缔组织病 ,如进行性 系统性硬化症 (PSS);
③、胃部手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
④、感染或代谢异常;
⑤、中枢神经系疾病以及某些药物等。
此外,迷走神经的紧张性降低和肠激素及肽类物质可能也起一定作用。胃轻瘫时胃动素水平及胃动素受体功能可能有异常。
一、糖尿病性胃轻瘫(DGP)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整个胃肠道运动异常。在口服降糖药的Ⅰ型或Ⅱ型糖尿病患者,大约40%发生胃轻瘫。
Ferroir观察到糖尿病患者X线钡餐检查显示胃运动减弱。1945年Rundles首次清楚地描述了 胃排空延迟 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关系。1958年Kassander首先应用“ 糖尿病性胃轻瘫 ”这一术语。
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肠 运动障碍 表现为胃消化间期移动性运动复合波(MMC)Ⅲ相消失和餐 后胃 窦运动低下,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收缩不协调和 幽门痉挛 ,使胃固体排空延迟。DGP患者早期近端胃 容受性舒张 功能障碍,导致液体排空过快,但在晚期胃液体排空亦明显延迟。
患者 胃排空延迟 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迷走 神经 损伤(自主神经病变), 高血糖 对胃排空也有抑制作用。 糖尿病 患者 假饲 或胰岛素诱发低血糖后,胃酸分泌反应减低,提示有迷走神经病变。Guy等发现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经的形态学改变为无髓鞘轴突密度严重减低,残余轴突的直径变细。而另一些研究则未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胃壁或腹部迷走神经有形态异常。DGP患者的肌间神经丛亦未见异常改变。氨甲酰甲基胆碱和 西沙比利 能刺激DGP患者胃窦收缩,提示其胃窦平滑肌功能完整。
二、手术后胃轻瘫
胃手术后常伴有胃轻瘫。迷走神经切断术后 胃排空延迟 发生率为5%~10%,迷走神经切断加幽门成形术后28%~40%胃固体排空迟缓。 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使胃底舒张功能、胃窦收缩及协调的幽门舒张功能均降低。导致胃的液体排空加快,固体排空延迟。但高选择性(壁细胞 )迷走神经切断术仅能延长固体排空的滞后期,而对总的胃排空无影响。
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梗阻患者行胃大部切除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约30%发生胃轻瘫。对这些患者进行近端胃静压测量,发现残胃基础张力低下是造成胃郁滞的主要原因。Roux-en-Y综合征患者亦有残 胃排空延迟 。
手术后胃轻瘫可发生各种类型的胃电慢波节律异常和MMC缺如,亦与 胃排空延迟 有关。
三、神经性厌食
约80%的神经性厌食患者有胃固体排空延迟,但液体排空正常。 胃排空延迟 伴有胃窦运动节律紊乱,胃底张力低下,餐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 神经降压素 浓度降低,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但是,与神经性厌食患者有同等程度体重减轻而无精神症状者,并无显着排空延迟。
四、累及胃平滑肌的疾病
这类疾病除了可以引起其他系统脏器病变以外,还常有弥漫性胃肠道平滑肌受累,引起累肠道 运动 功能障碍。尽管食管受累较为常见,胃平滑肌亦可受累而引起胃轻瘫。
进行性 系统性硬化症 常发生 胃排空延迟 。该症胃肠道 运动障碍 的发展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的神经病变和由于肌层 纤维 组织浸润所致的肌病变。
皮肌炎和多肌炎能导致胃固体和/或液体排空延迟,并且胃排空的延迟与骨骼肌无力的程度有关。
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多数有胃固体和液体食物的排空延迟。本病患者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张力增加,收缩活动增强,据认为是由于 平滑肌 损害导致部分去极化所致,这在理论上能增加胃排空的阻力,使 胃排空延迟 。
淀粉样变性常有胃肠道肌层浸润,引起运动 功能障碍 。1956年Intriere和Brown曾报告1例仅累及胃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除肌层受累外,淀粉样神经病变以及血管病变所致的有肠道缺血,也是引起胃肠道运动 功能障碍 的重要原因。约70%的原发性和55%的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发生 消化道 症状。
五、胃食管返流病
约60%的胃食管返流病患者有胃排空延缓,迄今尚不清楚这种异常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
六、类癌综合征
在某些肿瘤患者,胃轻瘫可以是伴癌综合征的一部分。Chinn等报告7例肺类癌,其中6例发生胃轻瘫。组织学检查显示肌间神经丛变性,神经元和轴突减少,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 炎症细胞 浸润, 神经胶质细胞 增生,而 粘膜 下神经丛未受影响。
七、缺血性胃轻瘫
等最近报告2例肠系膜动脉闭塞、胃肠道慢性缺血患者发生严重胃轻瘫,伴有胃电节律紊乱和相关的症状。进行旁路血管移植手术后6个月,患者的胃固体排空和胃电节律恢复正常,症状亦消失。
八、特发性胃轻瘫
即原因不明的胃轻瘫,约占 胃排空延迟 患者的50%。这些患者可被大致分为两组:一组诊断为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另一组为弥漫性胃肠平滑肌受累,后者存在整个胃肠道的动力紊乱,除胃轻瘫外,常有 肠易激综合征 或假性肠梗阻等多种诊断。
临床表现
胃轻瘫的动力 障碍 常表现为:
胃窦动力低下, 胃排空 延缓。
胃近端顺应性降低,使胃容纳性减弱。
胃近端压力减低,使胃液体排空延缓。
胃、 幽门 、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因此,本病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缓。常有早饱、餐后上腹饱胀以及进食后上腹不适等症状。
粗纤维食物
宜――坚持饮食治疗,少量多餐,每日6~8餐,弥补三餐进食量的不足;要适量选择富含水溶性 食物纤维 的食物,如 魔芋 、水果、藻胶等,以利于胃肠蠕动。
忌――太干、太硬和富含 粗纤维 的食物不要食用。
如有胃轻瘫的症状,尤其是餐后数小时仍 呕吐 大量食物,在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正常或排除 机械 性( 器质性 )梗阻后,一般可以作出胃轻瘫的初步诊断。
确定诊断则需进行胃排空试验,胃内测压或胃电图检查。
胃排空功能测定
胃排空功能的检查方法很多,目前认为应首选放射性核素胃排空试验。
胃内测压
只有胃排空试验异常时才进行该项检查。胃轻瘫患者胃内测压可显示胃运动异常,以餐后胃窦部运动低下时为最常见。
胃电图
体表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胃 基本电节律 是每分钟3次的慢波电位,决定着胃肌收缩的 频率 和传导方向,一旦慢波电位消失,胃的动作电位及胃的收缩几不能发生。
相关辅助检查
闪烁 扫描 术:用99TC和111钼双核素标记液体和固体试餐,由λ-闪烁仪扫描记数,测定不同时间的胃排空率(GERS)及胃半排空时间(GET1/2)。
线技术:通过服用含不透X线标记物的试餐,测定不同时间胃内存留标记物的数目,以测得不消化固体的胃排空情况。
实时B超检测:通过测定液体试餐后胃窦容积改变来观测胃排空情况。
呼吸试验:用核素碳标记胃内不被吸收而在 十二指肠 快速吸收的物质,后者氧化后经呼吸道排出CO2测定被标记的CO2量间接测定胃排空。
胃图象研究:MRI胃图象研究可提供实时人体幽门通过时间和与胃收缩相关的容积排空信息。
肠吸收试验:利用 醋氨酚 在胃内不被吸收而在十二指肠快速吸收的原理,测定其含量间接测定胃排空。
胃阻抗测定法:胃阻抗法用于测定胃排空,是因试餐的电传导性与其周围的 组织 不同。当试餐从胃中排出时,在上腹部反映不同的电阻抗变化间接测定胃排空
胃磁示踪法:通过服用含有磁示踪剂的试餐使其形成胃内弱磁场,用磁通门磁强针测定随试餐排空而衰弱的胃磁场间接测定胃排空时间。
消化道压力测定
胃内压测定在诊断上十分有用,它不仅可以帮助确立诊断,也可以用于监视动力疾病的过程。测定胃内压的方法有导管法、气球记纹法及无线电遥测法等。其中,导管法最为常用。将测压导管插至胃、十二指肠,应用毛细管灌注系统,通过生理多导仪进行上消化道压力测定,发现大多数患者有胃或胃肠压力的异常,主要表现为餐后相位性收缩减少,餐前、餐后幽门活动增强, 幽门痉挛 、逆行十二指肠-幽门-胃窦收缩及近段空肠的不规律收缩。
治疗
苦辣土贴穴治疗
苦辣土
苦辣土 味辛辣,性热,渗透性强,疏通经络,增强胃动力,促进胃蠕动,恢复胃,幽门及十二指肠协调运动。贴穴治疗胃轻瘫安全可靠。
使用方法
苦辣土5克(婴幼儿减半),用米醋或开水和成糊,揉成饼装,加热后贴神厥穴(肚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也可配用足三里穴,效果更佳。贴穴后半小时胃蠕动明显增强,30-40天可以痊愈。
一般治疗
胃轻瘫患者应给予低脂肪、低 纤维 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以利于胃的排空。由于吸烟能减慢胃排空,应予戒烟。应尽量避免使用能延迟胃排空的药物。
糖尿病性胃轻瘫 应尽可能控制 高血糖 ,部分患者可因高血糖得到控制而使症状改善。 神经性厌食 患者补充足量的热卡能改善胃排空,纠正 精神障碍 对于症状的完全恢复也是必要的。Malageleda等报告1例肺 肿瘤 切除后胃轻瘫症状消失,胃动力恢复正常。如前所述,慢性 肠系膜动脉 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胃轻瘫,在血管重建后能完全恢复正常。
促动力性药物
应用促动力药物是目前大多数胃轻瘫患者最有效的治疗途径。促动力性药物是一类能够恢复、增强和协调 消化道平滑肌 收缩活动,加快腔内物质转动的药物。
氨甲酰甲基胆碱能增加胃收缩频率和幅度,但核素胃排空试验证明其不能加快胃排空,故有人认为该药不属于促动力性药物。
目前常用的促动力性药物有 胃复安 、多潘立酮和 西沙比利 ,这些药物能增加胃窦收缩频率和幅度,加强胃窦 十二指肠 收缩的协调,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胃轻瘫,能加速胃排空,改善临床症状。但是,胃复安和多潘立酮长期治疗的效果不甚理相,而西沙比利长期应用仍有较好 疗效 。
近年较为引起关注的是 红霉素 的促动力作用。红霉素作为 胃动素 受体激动剂刺激 胃肠道 运动,在餐后诱导胃产生类似于消化间期MMCⅢ相,引起胃窦强大收缩,降低幽门压力,改善胃窦十二指肠收缩的协调,促进固体食物(包括较大颗粒的未消化食物)的排空。
年Janssens等首次采用红霉素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取得较好近期疗效。1993年Richards等首次用红霉素治疗特发性胃轻瘫,亦有良好疗效,并且证明红霉素无论是 静脉注射 ,短期口服(4周)或长期口服(1~11个月)维持治疗,均能增加胃固体排空,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 副作用 。红霉素对神经性厌食、 迷走神经 切断术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和 癌症 化疗引起的胃轻瘫亦有良好疗效。
关于红霉素的用法:Camilleri主张先用3mg/kg体重 静脉 注射,每8小时1次,待患者能耐受进食后改为口服250mg,每日3次,一般不超过10日。能耐受红霉素的患者可持续用药数月,只要有益于症状改善且无副作用。
红霉素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大剂量尚有引起 室性心动过速 的报告。红霉素还能引起亚临床的 神经肌肉接头 突 触前抑 制 ,使 重症肌无力 患者的病情加重。长期应用红霉素尚需考虑诱导产生耐药菌株的问题,红霉素的衍生物EM-523和EM-574只有促动力作用而无抗菌活性,则能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胃动素 Peeters等用胃动素静脉输注治疗6例严重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使胃液体和固体排空均显着加快。因此,胃动素将来能为胃轻瘫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不同作用机制的促动力性药物必要时可以联合应用,或者数种药物交替使用,以避免单一药物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而产生副作用和快速耐受反应。
手术治疗
对于少数难治性胃轻瘫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有报告对某些特发性胃轻瘫患者行胃大部切除和 胃空肠吻合术 后,症状显着减轻。一些手术后胃轻瘫患者在进一步广泛胃切除和建立Roux-en-Y引流后症状显着改善。Yeung等报告一例糖尿病患者,因 十二指肠溃疡 行迷走神经切断及幽门成形术后发生难治性胃轻瘫,导致顽固性恶心、呕吐,促动力性 药物治疗无效,而采用X线透视下经皮 胃造瘘 插管治疗后,取得长期缓解。
其他疗法
胃起搏(Gastric Pacing)能使紊乱的 胃电慢波 节律恢复正常,从而恢复正常胃运动,有人试用于治疗手术后胃轻瘫伴胃电节律紊乱者,有一定疗效。但其技术问题及其在胃轻瘫治疗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如有胃轻瘫的症状,尤其是餐后数小数仍呕吐大量食物,在X线 钡餐 和胃镜检查正常或排除机械性(器质性)梗阻后,一般可以作出胃轻瘫的初步诊断。确定诊断则需进行胃排空试验,胃内测压或胃电图检查。
辅助检查1. 胃排空功能测定 2. 胃内测压 3. 胃电图4.三维胃平衡修复法
推荐食谱
菠萝苦瓜汤
菠萝苦瓜汤
原材料:新鲜菠萝片或罐装菠萝片25g、 苦瓜 35g、 胡萝卜 5g、水适量
调味料:盐少许
制作过程:
所有材料洗净;菠萝切薄片(若为罐装菠萝则切小块即可);苦瓜去籽、切片;胡萝卜去皮、切片备用;
将水放入锅中,开中火,将苦瓜、胡萝卜、菠萝入锅中,待水开后转文火将材料煮熟,视情形加入少许盐调味。
治疗前注意事项
一、一般治疗
胃轻瘫患者应给予低脂肪、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以利于胃的排空。由于吸烟能减慢胃排空,应予戒烟。
二、原发疾病的治疗
糖尿病性胃轻瘫应尽可能控制高血糖,部分患者可因高血糖得到控制而使症状改善。神经性厌食患者补充足量的热卡能改善胃排空,纠正精神障碍对于症状的完全恢复也是必要的。Malageleda等报告1例肺肿瘤切除后胃轻瘫症状消失,胃动力恢复正常。如前所述,慢性肠系膜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胃轻瘫,在血管重建后能完全恢复正常。
三、促动力性药物
应用促动力药物是目前大多数胃轻瘫患者最有效的治疗途径。深圳鹏程胃肠专家说促动力性药物是一类能够恢复、增强和协调消化道平滑肌收缩活动,加快腔内物质转动的药物。
四、手术治疗
对于少数难治性胃轻瘫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有报告对某些特发性胃轻瘫患者行胃大部切除和胃空肠吻合术后,症状显着减轻。一些手术后胃轻瘫患者在进一步广泛胃切除和建立Roux-en-Y引流后症状显着改善。Yeung等报告一例糖尿病患者,因十二指肠溃疡行迷走神经切断及幽门成形术后发生难治性胃轻瘫,导致顽固性恶心、呕吐,促动力性药物治疗无效,而采用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插管治疗后,取得长期缓解。
五、其他疗法
胃起搏(Gastric Pacing)能使紊乱的胃电慢波节律恢复正常,从而恢复正常胃运动,有人试用于治疗手术后胃轻瘫伴胃电节律紊乱者,有一定疗效。但其技术问题及其在胃轻瘫治疗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预防
胃轻瘫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应给予低脂肪,低纤维饮食,少食多餐,流质为主,以利于胃的排空,由于吸烟能减慢胃排空,应予戒烟,应尽量避免使用能延迟胃排空的药物。
并发症
胃轻瘫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易并发慢性肠系膜动脉闭塞,糖尿病,神经性厌食,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和癌症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