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区别,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说说相关知识。
单相抑郁为仅有抑郁发作,双相抑郁则有躁狂发作也有抑郁发作,接下来,说说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躁狂发作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典型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三高”,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发作至少持续1周,并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给别人造成危害或不良后果。
第一、情绪高涨(基本症状) 典型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心境轻松、愉快,生活快乐、幸福;整日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其高涨的情感有一定的感染力,言语诙谐风趣,常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愤怒、敌意,动辄暴跳如雷,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是持续时间较短,易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第二、思维奔逸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联想丰富,概念一个接一个的产生,或引经据典,或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严重时可出现“音联”和“意联”。患者讲话时眉飞色舞或手舞足蹈,常常因说话过多口干舌燥,严重时声音嘶哑。所谈内容随周围环境而频繁转移,呈现随境转移现象。
第三、活动增多 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想多做多,做大事,想有所作为,整日忙碌不停,但是多虎头蛇尾,有死无终。有的表现为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爱与人开玩笑,爱接近异性;注重打扮,行为轻率或鲁莽(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等),自控能力差。患者无疲倦感,声称“全身有说不完的劲”。严重时,可出现破坏和攻击行为。
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意和周围人接触,常独坐一旁, 整日卧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残疾平时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及其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
第四、夸大观念和夸大妄想 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常出现夸大观念(常常涉及健康、容貌、能力、地位和财富等),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夸大妄想,但是,内容多与现实接近。
第五、睡眠需求减少 睡眠明显减少但无困倦感,是躁狂发作的特征之一。
第六、其他症状 可有食欲增加、性欲亢进、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等。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儿童、老年患者多不典型。儿童患者思维活动较简单,情绪与行为症状较为单调,多表现为活动和要求增多。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夸大、倚老卖老、狂傲和易激惹,而情感高涨、意念飘忽及活动增多不明显。
抑郁发作临床表现
抑郁发作临床上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第一、情绪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抑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程度较前的患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打牌、看足球比赛等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也觉得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感到“心理有压抑感”、“高心不起来”;程度重的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常诉说“活着没有意思”、“心理难受”等。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激越症状。典型者情绪低落早晨较为严重,而傍晚时有所减轻。
在情绪低落的影响下,患者自我评价低,自感一切都不如人,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感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觉得自己连累了家庭和社会;回想过去,一事无成,并对过去不重要、不诚实的行为有犯罪感;想到将来,感到前途渺茫,遇见自己的工作要失败,财政要崩溃,家庭要出现不幸,自己的健康必然会恶化。在悲观失望的基础上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伴有自责自罪,甚至出现罪恶妄想(患者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待毙或拒绝食物自杀;患者要求劳动改造以赎罪);亦可在躯体不适的基础上产生疑病观念,怀疑自己身患绝症等;还可能出现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和他有关的)、被害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毁谤、被隔离等,患者受妄想的支配可拒绝食物、控告、逃跑或采取自卫、自伤、伤人等行为)等。部分患者亦可出现幻觉。
第二、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浆糊一样开不动了”。临床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患者感到脑子不能用了,思考问题困难,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
第三、意志活动减退 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意和周围人接触,常独坐一旁,整日卧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残疾平时喜欢的活动和业余爱好,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及其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可达木僵状态。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常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和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其自责自罪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着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促进计划自杀,发展成自杀行为。自杀观念通常逐渐产生,轻者仅感到生活没有意思,不值得留恋,逐渐产生突然死去的念头,随抑郁的加重,自杀观念日趋强烈,千方百计试图了结自己。
第四、躯体症状 主要是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至3小时,醒后不能入睡,这对抑郁发作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也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表现为睡眠过多)、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躯体不适可以涉及各脏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也较常见。
第五、其他 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其强迫症状。
老年抑郁症患者除有抑郁心境外,多数患者有突出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时也可表现为易激惹和敌意。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主诉较年轻患者更为明显。因思维联线明显迟缓以及记忆力减退,可出现较为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类似痴呆表现,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和判断能力下降。躯体不适主诉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常常纠缠于某一躯体主诉,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
双相障碍
临床特点 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
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如抑郁心境伴以连续数日至数周的活动过度和言语迫促,躁狂心境伴有激越、精力和本能活动减退等。抑郁症状和躁狂症状也可快速转换,因日而异,甚至因时而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