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老先从哪里老? 人老先从哪里老?有的说先从牙齿老;有的说先从腿脚老,也有的说先从眼睛老。其实,人老是先从脊柱开始的。近百年的医学研究发现,当椎间盘的发育完成后,退行性变就开始了,换言之,人体老化就开始了,这是医界的共识。脊柱是人体的脊梁,它支持体重,主导躯干的生理性活动――包括伸屈、侧屈和转体。正常的情况下,脊柱是人体中最易发生慢性劳损的部位。若发生急性外伤,受伤的脊椎将提前或加速退变。1980 年我研究所对100 个正常人(经询问病史及临床检查证实未患过颈椎病者)进行颈椎X 线照片分析研究,分为5 个年龄组(13~19 岁、20~29 岁、30~39 岁、40~49 岁、50~68 岁),每组20 人,每人均按同一方法拍摄颈椎正位、侧位、左右斜位和张口位等5 张片。结果发现,年龄越大,颈椎骨质增生的人就越多。随年龄而增多,100 例中29 例有颈椎骨质增生,其中>50 岁组16 例,40 岁组5 例,30 岁组4 例,20 岁组2 例,<19 岁组2 例,椎间盘变性和韧带钙化发生比例近似。从这些病例中我们了解到骨质增生未伤及神经和血管时,患者不会有症状(不能称为颈椎病);青、少年也有骨质增生,这说明脊椎退变并非老年人专利。提示:脊椎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能导致其局部提前或加速退行性变(证明脊柱退变的非均匀性)。正常人的椎间盘变性可导致椎间隙变窄,其椎间孔由椭圆形渐次变成圆形,因神经根未受损害,故无症状发生,这就是健康的老年人。1976 年我研究所作的解剖学研究证实:椎间孔因颈椎关节错位而变形,当横径<1/3 时可部分刺激神经根,<1 2="" x="">1/3 时,仍可因代偿而无症状;<1/3 时,随体位改变有症状发生;<1/2 时,症状较重。提示:① 只要脊柱保持在正常的或仍可代偿的位置时,脊柱的退行性改变不会致病。② 各人代偿范围的大小与先天条件相关。临床上脊椎粗壮,椎管和椎间孔宽大的人,椎关节错位较轻时多无症状;体形细长者,脊椎失稳与肌力弱者,错位较轻亦会发生症状。③ 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和椎间盘膨出等可占据椎管内的一定空间,但若仍在代偿范围内,则不致发病,若发生椎间失稳,甚至错位,则可使黄韧带形成皱折,或使上下方椎体错位而形成骨性狭窄时,此时因代偿范围比正常小,故在错位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临床症状会更重。由此可见,重视呵护脊柱,能预防脊柱提早或加速发生退行性变,从而预防许多相关病症的发生,如此,将会使青壮年人精力充沛,中老年人健康快乐!
2、脊椎病因是百病之源《脊椎病因治疗学》是门新兴学科,它研究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因脊柱损害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症。采用治脊疗法治疗这类病症,能获良效。颈、胸、腰、骶各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急性损伤时,椎关节错位和软组织损伤是同时发生的,而脊柱的慢性劳损或退行性改变,则是在一定年龄阶段和一定病理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到椎间失稳时,若身体仍可代偿,则临床上可偶有不耐劳或发生轻度疼痛。此时,只需自体活动、变换体位或针灸理疗等便会使症状消失,此时称为脊椎关节功能紊乱期(失稳初期)。此期必须重视自我保护和适当治疗,否则,让脊椎失稳继续存在、发展,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将发生脊椎间关节错位(displacement)、椎间盘膨出(突出)、韧带钙化和骨质增生,这些病变将直接或间接地对神经根、椎间动(静)脉、脊髓和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椎旁节)产生刺激或压迫,引发临床各种疾病。脊椎病不包括脊椎骨折、脱位(dislocation)、结核、肿瘤、类风湿或嗜伊红细胞肉芽肿等疾病。脊椎病通常泛指骨科范畴的颈肩腰腿痛,临床上分属颈椎病(颈椎综合征),胸椎病(包括背肌疼痛、肥大性脊椎炎、肋胁痛、肋间神经痛等),和腰椎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肥大性腰椎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滑脱症、腰肌劳损等急慢性腰腿痛)。研究证明,临床上许多原因不明的慢性疑难病症的病因源于脊柱,例如神经官能症(失眠、烦躁、多汗、厌食、乏力等)、头昏头痛、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病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上肢关节肌肉痛、肩周炎和原因不明的胸闷、心悸(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顽固的呃逆等均与颈椎综合征相关。胸椎病(胸椎综合征)的范畴更为广泛。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在胸髓侧角,其节前纤维通过椎间孔时,因椎间关节错位而受损害。随损害节段不同,导致相应的内脏功能障碍。例如T1~5 椎间错位可发生频发性早搏(室性、房性、多源性),房室传导阻滞,冠状动脉痉挛(我研究所经四组不同设计的动物实验结果证明,T1~5 胸椎人为错位能使心电图正常的实验动物,发生、发展为冠心病动物模型,最终可发展到心肌梗塞而猝死,因此,我们认为,脊椎病因亦是冠心病的病因之一,是已有冠心病者心绞痛的诱因之一。对早期病人,应用治脊疗法,有良好疗效。普查一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4.11%在T5~8胸椎椎间有错位体征,治脊治疗对此病有良好疗效。腰骶椎间错位,除腰腿痛外,还可导致肠痉挛、肠麻痹、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排尿功能障碍、阳萎和痛经等。由此可见,关爱健康,呵护脊柱,不但能大大降低颈肩腰腿痛的发病,还可降低与脊椎相关性的疾病的发生。在脊椎病因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开展了治脊疗法,至今已总结出适应症六十余种,取得了良好疗效。
综合国内外的报导,我们发现脊椎病因巳成为百病之源。脊椎病因学说给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对老年性多系统疾病的给予了一种新认识。随着脊椎病因学的逐步完善,将提高防治老年病的成效。综上所述,脊椎病因学说已由骨科的颈肩腰腿痛范畴,发展为一门新的病因学说,它涵盖了与脊柱病相关的许多内脏病症。
3、怎样呵护脊柱
3.1、呵护脊柱,应从小开始: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认识到,脊椎病并非只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有人发表文章,论述颈椎病的年青化,由现代生活因素造成。实际上,青少年患脊椎病早已存在。近20 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诊治技术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使人们认识了非老年的脊椎病的客观存在。1971 年,我总结的《颈椎综合征123 例报告》中,提到一个典型病例:二岁半的男孩,高热抽搐后出现右上肢瘫,被误诊为小儿麻痹症,两年多的诊治无效,经我们确诊为C3~5 椎关节错位,1 次复位即好转,3次治疗痊愈出院。为了引起业界重视小儿颈椎关节损伤所致的臂丛神经损害的误诊误治,我因未同意将此例“不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典型病例删除而遭退稿,无奈只好改投省内期刊发表。我们诊治的小儿脊椎病人,大多数是外伤致病,少数为咽喉部炎症、高热抽搐引发。例如,婴幼儿斜颈,多由产伤引起,学龄儿童的头昏头痛、肩背不适、摇头眨眼、恶心厌食、多动症等,多因运动创伤、坐卧姿势不良导致相关椎间关节错位,损及神经、血管而发病。青壮年人在运动和劳动中发生的急性创伤、生活和劳动姿势不良或过劳等,均会引发脊椎的慢性劳损,亦会发展为脊椎病。因此,为了健康,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重视呵护脊柱。
3.2、未病早防:俗云:“爱静不动,眼花耳聋,适度静动,无病无痛”这是对中老年人“抗衰老”的箴言;又云:“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虽然能锻练体格,但是也会因运动不当而发生创伤。青壮年人在健身锻炼时应注意防止运动性创伤。学习和工作(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 中,要重视预防慢性劳损。怎样预防呢?①加强脊柱的保护,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姿势,避免由长期姿势不良造成椎周软组织慢性劳损,导致椎间关节失稳。例如有俯卧习惯者,可使颈椎在睡眠时,大幅度扭转而损伤颈部韧带及关节囊,成为颈椎间失稳的原因。遇到轻度扭挫伤或工作过劳等诱因时,会使颈椎关节错位而发展成颈椎病。对于某些必须在不良姿势下长时间工作者,应建议其在工间或业余时间作体位性平衡运动。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者,提倡每小时作一次昂首、左右转颈,同时作挺胸动作1~3 下。又如现代化的生活享受中,不少人喜爱在床上或沙发上半卧位看电视或看书,将颈和胸背靠在床栏上,使自己处于强屈位或扭转姿势,如此可能损伤颈胸椎间软组织。一旦引发错位,损害交感神经,临床上就会出现胸闷心悸、头昏失眠、背痛手麻、多汗乏力等症状。医院对其往往难以确诊为何科疾病,久之,使其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文员的桌子和坐椅的高度配置不当,也是造成脊柱劳损的原因之一。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也容易发生脊柱急性的轻度扭挫伤,但往往三两天不治而愈。这些重复轻伤常引发椎间透明软骨板的破裂,成为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起因,也将由脊椎失稳发展成脊椎病。避免超负荷损伤,重视剧烈运动前的热身运动,重视劳动姿势,可有效预防脊椎病发生发展。不慎受伤时,不但要治疗体表创伤,更要纠正因肢体创伤引发的脊椎错位,如此才能更好地预防脊椎病。②避免引发脊椎病的诱因,如过久的不良体位、落枕、受凉、颠簸、过度疲劳等。③重视诊治脊柱早期的和轻微的损害(例如青少年的驼背、脊柱轻度变形侧弯,此时虽无症状,属发病早期),以免加速脊柱退行性变,使其发展成脊椎病。
3.3、有病早治。用治脊疗法治疗脊椎病,能使脊推病及早康复。这些方法包括:①正骨推拿疗法、牵引疗法或手术疗法,用以消除或减轻致病主因――骨性压迫;②中西医药或理疗、针灸等方法,用以消除无菌性炎症,及疼痛。加速脊柱功能康复;③水针疗法或小针刀疗法用以治疗失稳病椎的相关软组织损伤,促使失稳康复。此方法对治疗和预防复发有显著疗效;④保健枕、睡硬床、选用保健性体能锻练(如床上保健功法、太极拳剑、单双杠悬吊法、郭琳气功疗法,单车、游泳、爬山、慢跑和快步走等)等,均有很好地预防脊柱病发生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