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影响到世界人口的约10%,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们在了解这些疾病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然而,精神障碍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仍然只有获得了部分理解。
现有的抗抑郁药都不够好:有60-70%患者得不到任何帮助,对于其他的30-40%患者,疾病的帮助往往是不彻底的,他们必须在获得任何效果之前很长时间服用药物。另外,有些药物出现了药物相关的许多副作用。因此,显然需要新的和更好的药物,而首先是要更好地了解疾病进程。
近日,Weizmann Institute教授Alon Chen与他的博士研究生Orna Issler一起研究了大脑血清素系统的分子机制,其中,当血清素系统失调时,其参与了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展。Chen和他的同事们研究microRNA分子在生成血清素的神经细胞中的作用。该研究结果刊登在Neuron杂志上。
科学家们指出大脑区域中生成血清素的神经细胞,当给予抗抑郁化合物时miR135水平升高。小鼠经过基因改造产生高于平均量的miR135,结果能更能抵抗恒定应力,小鼠没有获得任何慢性应激相关的行为如焦虑或抑郁症。
与此相反, miR135低水平表达小鼠表现出更多的这些行为;此外,小鼠对抗抑郁药的响应是弱的。换句话说,大脑需要适当miR135水平,miR135水平低,但却足够保证一个健康的应激反应,miR135水平高但却足够避免抑郁症或焦虑症。
当用人血液样本进行测试时,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受试者在他们血液中有异常低水平miR135。科学家们发现,涉及miR135生成的3个基因均位于已知是双极情感性精神障碍相关的基因组区域中。这些结果表明,miR135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治疗性分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