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门诊病人很多,而且大部分病人是其他医院看了效果不好转过来的。大家都知道在门诊看一个病人所花的时间确实不可能很长(有时也有花半小时看一个复杂病人的),所以,病人应该在短的时间内把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告诉医生。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1、选择对口专业:如果到大的综合性医院看病,最好选择对口的专业,比如:胃病可以选择“消化内科”,而不要选择“便民门诊”或者“综合内科”。如果你不明确该看哪个科,建议先选择内科专业,内科专家分析之后给你的建议比往往你自己的判断更准确。
2、说出你的症状(不舒服)而不是病:明确告诉医生你的主要症状、以及症状的部位(可以用手指给医生看)。不要说:“我胃痛”,因为所谓的“胃痛”可能不是胃病,而是胆囊或者胰腺疾病(大家记得乔布斯吗?他是胰腺癌)。
如果您到医院仅仅是为了复个处方、取药,那没有问题,告诉医生:“医生,我高血压病,一直服用这个药物有效,请您帮我复个处方”。
3、准确告诉医生你出现症状病程长短:很多病人都说“我这里痛很长时间了”、“医生,我胸闷好多年了”,但是医生不知道“很长时间”、“好多年”是多长时间。应该说出具体的病程时间,如:“医生,我这里痛3个月了”(用手指着痛的部位)、“医生,我胸闷1年半了”。出现症状的时间长短对医生的诊断很有帮助。
4、最好能诉说症状的特点:比如症状什么时候出现(餐前、或餐后出现)、什么时候会好转(比如喝水、休息)、持续多长时间,等等。如果你不会说,也没有关系,医生都会认真询问的,你只要如实回答就行了。
笼统地诉说求医过程对疾病诊断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帮助,不少病人爱说:“医生,我1年前这里痛,到XX医院找XX医生看了,吃了XX药物,没有效果,然后又到XX医院,做了XX检查,还是没有效果,……”这样的“求医过程”实际上没有参考价值,但是你可以把资料提供给医生参考。
症状最好由病人本人诉说,家属代诉有时候会失真。如果语言不通,建议家属如实“翻译”。
千万别隐瞒情况,否则会走弯路、甚至误诊。
如果疾病诊断已经明确,复诊时也要告诉医生服药后的症状变化。
5、提供所有的病历资料:如果是复杂或者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你应该提供所有的病历资料,包括你在其他医院所做的检查、化验、药物处方等等,如果有CT片、磁共振片等也应该带上,很多专科医生都习惯自己再研究这些片子(我就喜欢自己看这些片子,还发现其他医院没有发现的疾病呢)。
如果各种检查单很多,最好自己在家里先将它们分类、按时间整理、装订,比如:B超单、肝功能、胃镜单等,这样便于医生对比分析,也节约时间。
糖尿病、高血压病、哮喘等慢性疾病病人,最好要有一本笔记本,定期记录自己的录血糖、血压变化、以及药物服用情况,等等。
6、可以与医生讨论诊疗方案:病人可以与医生一起讨论检查、治疗方案等,很多医生都是愿意这么做的。真正的“好医生”,都会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有用的才是好的”,而并非“贵的,就是好的”。
药物剂量调整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加量,特别是心血管、降糖等关键的药物。
7、病友“经验”交流: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不提倡没有医生指导的、病友之间自发的交流。曾经有一位肝硬化病人,本来血钠就低了,听了其他病友介绍说“要严格限制盐”,后果是:“严格限盐”使食物不可口了,吃的也少了,出现营养不良、血钠更低了,情况更加恶化。
8、不要被广告和医托忽悠:报纸上广告药物的效果都非常好,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大家一想就明白,既然效果那么好,为什么各个大医院的药房里都没有卖呢?
碰到医托嫌疑,你只要到门诊大厅的“问询处”或者“导诊台”去问问就明白了。每家医院都有设置“问询处”或者“导诊台”(名称可能不同),工作人员都有正规的医院服装和胸牌。
真正的知名专家不会到小诊所去坐诊的。
9、建立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档案:健康资料(病历资料或者体检资料)应该妥善保管,像保管自己的存折那样认真,存折丢了可以到银行挂失,健康资料丢了有时很难再补回来。许多资料现在看可能没有什么价值,若干年后可能就非常有价值了。
好多年前的一个例子:47岁男性,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肝脏一个“结节”,性质不明确,血液指标都正常,后来又做了CT检查、磁共振检查:“考虑良性增生,建议密切随访”。这位同志及其家人精神紧张地睡不好、吃不好、更不要说好好工作了,家庭顶梁柱啊,能不紧张吗。找到我时,面色憔悴,我认真看了B超描述、CT片和磁共振片子之后,心里有底了:这应该是一个“良性小结节(增生性结节)”。我建议他回去找找以前的体检报告单,最后找到2份5年前和3年前的、不完整的体检报告单:5年前已经就有这个结节啦。这进一步证实了这“结节”是良性,以后再做定期体检就行了。病人离开我的诊室时,精神面貌完全就不同了。好多年时间过去了,他现在事业非常的好、身体没有出现问题,但是,他更加注重健康资料的保管了。
10、与医生建立互信关系:医生与病人是“战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共同的目标是“健康”。不管现在社会风气怎样评价,应该相信:绝大部分医务人员是好的。如果整个社会把医务人员当成“白狼”,那这个社会就“病”得不轻了。你可以抛弃 “你看不顺眼的医生”,但不能“怀疑一切”。
我到医院工作不久,遇到一件现在还记忆犹新的事例:一位男青年,急性腹泻,我给他开了1.2元的药物处方,没有给他开他所要求的抗菌素,他不相信,破口骂人,家属就把他拉到一个诊所“挂瓶”(静脉输液),没有效果,下半夜没有办法了,只好“试着”(家属这么说)服用我给他开的1.2元的药物了,很快症状就好转了。第2天家属来取化验单的时候,告诉我这事。我想:如果我开120元钱的药物,会挨骂吗?照样会挨骂!不是挨病人的骂,而是挨自己的骂、挨同行的骂。
今天就谈这些。祝大家永远健康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