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指影像学上能将其和周围甲状腺组织清楚分界的散在病灶。大约有5%的正常人群可触及甲状腺结节,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比例则可高达19%~67%,但其中只有5%~15% 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由于药物治疗对于甲状腺结节几乎无效,对于需要治疗的甲状腺结节,外科手术切除就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尽管近二十年来甲状腺外科手术技术有了重大进展,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的应用使得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得到很好的保护,各种现代手术器械的研发应用使得甲状腺手术实现了“无血化”和“微创化”,但是常规手术仍然存在创伤较大、颈前手术疤痕影响美观、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弊端。
而当甲状腺结节复发时,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将大大增加。几年前在国内被冠以“微创”之名的腔镜甲状腺手术,仅将颈部的手术瘢痕改在胸部,而且较之常规手术创伤更大、手术并发症更多,实际上只是一种颈部无瘢痕的 “美容” 手术。与以上治疗方法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及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因其针对性强,创伤小,疗效比较可靠、无需全麻等特点,成为真正意义上甲状腺结节治疗的“微创”方式。
彩超、CT、MRI影像引导下射频、微波和激光等热消融治疗各脏器占位性病变是当今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用于肝脏、肺、肾脏及甲状腺等肿瘤治疗。如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写明:对于其中肿瘤最大直径≤3 cm的患者,可应用消融治疗。对于甲状腺结节,2000年Pacella 等及2001年Dupuy 等分别首次应用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发的甲状腺癌。国内由上海长征医院和解放军301医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微波及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和一些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微波和射频消融治疗原理大致相同,但微波消融产生的能量较高,消融速度快、时间短,患者痛苦相对小,在国内应用更为广泛。
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是在颈前施行局麻后,在超声定位引导下将一根1.6毫米粗的水冷微波针经皮穿刺入甲状腺结节内,启动发射微波,通过高温作用灭活病灶,组织经历无菌性炎症- 坏死组织纤维化- 纤维组织吸收的演化过程,超声观察结节逐渐变小,直至最终被吸收。由于穿刺针具很细,在颈部不会留下疤痕,穿刺路径创伤小,超声实时监控治疗范围可避免治疗过头或不足,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甲状腺组织,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甲状腺功能,很好地体现了甲状腺结节治疗的微创性。目前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主要适应症是:
①生长较快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尤其适合有不愿颈部留疤痕的美观需要者,及恐惧甲减而长期服药者。另外,对于存在囊性成分的甲状腺结节,因术后临床疗效满意,更是微波消融良好的适应症。
②手术后复发的甲状腺结节,由于甲状腺再次手术的风险较大,对于必须处理的残余腺体的复发病灶进行微波消融就成为最好选择。
③术后复发的甲状腺癌,虽然手术是甲状腺癌复发的首选治疗方法,但若患者存在较高手术风险或拒绝手术治疗,则可对其癌灶及相关淋巴结选择微波消融。
④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学者认为热消融治疗小于75px的肝癌、肺癌尚有很好疗效,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即<25px的乳头状癌)恶性度很低,可以选择微波消融治疗并进行随访。
甲状腺腺体较小、又毗邻气管、颈动脉及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微波消融可能引起相关并发症,包括声音改变、颈前血肿、皮肤烧伤等,发生率在3%左右,多可自行缓解。预防措施主要在于:
①严格把握适应症,对紧靠甲状腺“危险三角区”的结节,应动员进行常规手术。
②通过注射“隔离带”技术,将要消融的结节与重要的血管、神经隔离。
虽然微波及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微创性优势突出,有效性和可行性也已得到证实,但该技术临床应用时间较短,仍需我们不断努力,为此项技术更好地应用推广打下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