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第一个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上市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至今已有包括阿德福韦、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在内的4种抗病毒药物。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中,强调了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都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观念。
核苷类似物通过竞争性抑制乙肝病毒聚合酶,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并不能直接清除病毒。然而,长期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存在一定的耐药风险,且随用药时间而增加。另外一方面,长期用药也是一个经济负担。因此,对于对于某些治疗效果满意的患者,是否可以考虑停药?如何在获得最大的抗病毒治疗效应和减少耐药风险、降低医疗费用之间取得平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所谓治疗效果满意,一般指的是HBeAg阳性(即大三阳)患者,出现了HBeAg血清转换(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HBVDNA持续阴性,肝功正常,稳定至少半年~1年以上;HBeAg阳性阴性(即小三阳)患者,出现了HBVDNA持续阴性,肝功正常,稳定至少半年~1年以上;
这一类的患者中有些停药后可以保持稳定,但是有些人出现复发,目前研究发现有这样几种影响因素:
1、治疗前的HBVDNA载量。 治疗前HBVDNA载量越高,停药后复发的可能性越大
2、达到满意疗效后继续治疗的时间。如果达到满意疗效,继续再治疗一段时间,复发的可能性会降低,2010年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也指出,延长疗程可以减少复发;
3、年龄。有研究发现年龄越小的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几率越低,具体原因还不确切。
4、停药时的HBsAg定量水平。有研究发现治疗过程中HBsAg下降程度和停药后复发有关,HBsAg水平越低,停药后复发的风险也越低
临床上有一些患者,在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后,主观上有停药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出于核苷类似物对于妊娠的影响,很多人要求停药观察。但是核苷类似物停药是一个有风险的选择,切勿随意擅自停药,一定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你一定要停药,建议你全面复查HBsAg定量,HBVDNA定量和肝功,有条件进行肝组织活检,全面评估肝脏的情况再考虑是否停药。
如果是肝硬化的患者,建议你长期甚至终生服药,不考虑停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