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之间因内外力失衡,解剖位置移动超过生理限制范围后不能自地回到正常状态且引起以颈项疼痛和关节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严重者还可造成脊髓和(或)椎动脉压迫,病情更为复杂。
一、诊断依据1、病史:急性起病,可无颈部外伤史,部分儿童患者可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但部分老年患者也可隐匿起病。2、症状:自觉颈痛,颈部旋转时疼痛加重,头颅有向前下坠感;往往合并有轻重不同程度的头痛。部分病人可因椎动脉血流受影响而出现眩晕,甚至在颈部转动时出现猝倒;少数移位严重的口才因脊髓受压而出现上肢麻木无力,下肢走路不稳的症状。
3、体征:部分患者出现头颈倾斜,检体发现颈肌痉挛,活动不利,其中以旋转或前屈功能受限最突出;颈椎触诊可触及颈1、2关节突和横突凹凸不平,棘突偏歪,压痛,与X线所见一致。脊髓受压者可出现力米特征,即低度头时出现项背下肢放射性麻木或触电样疼痛;严重者上下肢出现锥体征。
4、基本检查依据:X线平片为诊断本病的基本技术依据。张口正位片齿突与两侧侧块间隙宽度相差超过1.5mm应引起注意,超过3mm具有诊断价值;侧位片上寰椎前弓与齿突前间隙呈“V”字形,成人大于3mm,儿童大于4mm具有诊断价值,大于5mm则可诊断寰椎横韧带撕裂。
5、进一步检查措施:怀疑有寰枢关节失稳、寰枕畸形、寰枢椎骨折、高位脊椎占位性病变及脊髓压迫的病人,可拍摄上颈椎CT或MRI片。合并剧烈眩晕病人可作TCD或DSA检查,以观察椎动脉血流情况。
二、证候分类1、寰枢关节紊乱:见于颈椎退变失稳或隐形损伤患者,一般无明显的斜颈畸形,颈部轻度的前屈及旋转运动障碍,无明显C2神经根及脊髓受压症状与体征。X线张口正位片示为寰齿关节间隙不对称,但颈椎侧位动力片未见到明显的寰枢失稳迹象。
2、寰枢关节失稳:发生于头颈外伤后,或见于儿童咽喉部感染后,造成横韧带和附属韧带损伤或松弛,使寰椎失稳,造成脊髓和(或)椎动脉受压。除出现寰枢关节损伤的一般症状外,突出的表现是同时出现C2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受压症状和体征如枕顶部放射性疼痛、麻木,上肢麻木无力,下肢走路不稳,眩晕及颈部活动时的猝倒发作。X线检查显示有明显的结构性失稳,如侧位片寰齿前间隙大于5mm,或在前屈时出现明显增大的倾向;或齿突尖至枕骨大孔前缘距离成人大于5mm,小儿大于10mm。寰枢关节失稳可分为以下两个类型:
a、器质性不稳:包括自发性寰枢脱位(多因咽喉部炎症引起寰椎横韧带松弛所致)、外伤性寰枢脱位后遗症状(急性期治疗不当或损伤严重者)、先天性不稳(如颅底凹陷症)、医源性不稳(主要指由于手法操作过重、牵引过度所致者)。
b、动力性不稳:主要因横韧带、翼状韧带或齿突尖韧带及周围关节囊等松弛与不稳所致。
3、寰枢关节交锁:这是临床上持续性斜颈的原因之一,颈屈曲及旋转运动障碍。此病的特点是寰椎固定在枢椎上,颈部活动时,寰椎与枢椎后弓作为一个单位运动。病程长者常出现左右面部不对称,一侧面肌萎缩。X线表现:张口位片示枢椎齿突偏移或居中;头左右旋10-15度,张口位片示齿状突偏移固定于一侧;颈椎侧位片示寰枢结构正常。分为两类型:
a、单纯功能性交锁:患者往往无外伤史,头颈固定在对称位置,其周围软组织已有挛缩,检查时头颈僵硬,旋转有很大阻力,手法整复有一定困难。
b、固定性斜颈畸形:头颈固定在偏斜位,头向一侧偏斜10-20度,同时转向对侧,头颅可有少许活动范围,斜颈对侧的胸锁乳突肌处于痉挛状态,患侧面部平坦。若病情继续发展,寰椎进行性前移,出现下颈椎代偿性的“鹅颈”畸形。
三、治疗方案1、辨证施治:推拿手法分为松解手法、整复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
松解手法宜在颈部放松的情况下用轻缓柔和的刺激性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滚法、拇指按揉法在颈项肩背部操作,关键刺激穴位及部位为:风池、枕骨下缘、颈夹脊、横突后结节、天鼎、肩井、肩胛骨内侧缘、天宗等。并在手法刺激的同时,轻巧地小幅度旋摇颈椎,以调整颈椎微小错移。
整复手法应注意:定位定性准确;手法轻柔,严防用力过猛,切忌追求弹响声;尽量降低手法操作中的头颈旋转度数;医者要高度重视,正确的手法绝对安全并可产生神效。有时能立即解除病人的痛苦,尤其得病初期多可一次治愈。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手法不当亦可发生意外;卧位操作较为安全,失稳型错位型及寰枢关节双侧旋转错位宜采用卧位操作,普通错位病人可采用坐位操作。
整理手法主要采用拿法,点法刺激两侧风池额头,两侧颈椎诸夹脊穴及两侧肩井,最后顺势用指、掌从肩井向两侧分推。
2、寰枢关节紊乱 以坐位操作为宜。整复手法可选用坐位颈椎旋转微调手法、拔伸下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及颈椎旋转定位法。整复成功的标志是颈痛及伴随的头痛、眩晕症状显着缓解,头颈运动恢复正常,临床体征消失。
3、寰枢关节失稳 以卧位操作为宜。整复手法可选用侧卧位颈椎十字交叉旋转微调手法、侧卧位颈椎前后交错旋转微调手法,也可先用卧位旋转定位扳法。整复成功的标志不仅要达到颈痛,头痛、眩晕症状显着缓解,更重要的是脊髓压迫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对于器质性失稳的病人,应在手法整复成功后予以颈部石膏固定2月,以维持复位状态;对于动力性失稳的病人,应在整复成功后予以颈托稳定2-3周,以待松弛的损伤软组织修复。
4、寰枢关节交锁 以卧位操作为宜。整复前应先采用颈椎牵引、颈部热敷、软组织松解等方法使挛缩的软组织充分松解,不要忙于立即整复。整复手法可选用侧卧位颈椎拔伸下前后交错旋转微调手法,也可选用颈椎卧位拔伸下旋转定位扳法。整复成功的标志是颈痛、头痛、眩晕症状显着缓解,颈部肌肉尤其是胸锁乳突肌张力的明显降低,代偿性鹅颈畸形的减轻或消失。手法整复成功后予以颈部颈托稳定2-3周,防止长期软组织挛缩造成的习惯性斜颈姿势将已整复的寰枢关节重新拉回交错位置。
5、其他疗法a、颈椎牵引 主要用于寰枢椎失稳和寰枢椎交锁的病人,急性期可采用床边颈椎颌枕带牵引,慢性病人则可采用坐位或仰卧位机械牵引。
b、头颈后仰平卧体位整复 主要用于寰枢椎失稳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寰枢椎失稳,部分急性期病人可经后仰平卧自行复位。
c、头颈支具 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在急性期盲目应用手法整复是危险的,可先采用颈托支托,并积极治疗引起关节囊和滑膜炎症的原发性感染,多数患儿可自行复位,其余者则可在软组织炎症消退后再予以手法整复,较为安全。
四、并发症处理1、脊髓受压 应在排除手法禁忌症的前提下,积极将手法整复,脊髓减压作为第一选择,同时采用脱水疗法及短期激素应用以减轻颈椎管内外软组织水肿。经手法整复,寰枢椎已复位而脊髓压迫仍不见改善者,或手法整复困难者,应请神经外科及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2、椎动脉受压 椎动脉受压主要因寰枢椎旋转移位,行程扭曲而致,一般在正确复位后随即解除。
五、注意事项1、诊断过程中应排除齿状突骨折、寰椎骨折、颅枕畸形等骨骼问题。
2、整复手法切忌粗暴,手法整复困难者应及时转诊或请上级医师处理。
3、对于寰枢失稳及寰枢交锁类型应住院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六、疗效评定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头颈活动无障碍。
2、好转:临床症状改善,体征减轻,头颈运动无障碍。
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减轻或无变化,头颈前屈、旋转仍然存在障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