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基于麻柔导师多年治疗CITP经验方,目的在于探讨益气温阳法临床疗效及免疫疗效机制。本研究治疗组总病例数28例,显效4例(14.29%);良效3例(10.74%);总有效率42.86%。治疗组治疗前平均Plt计数23.02±13.69;治疗后平均计数46.18±50.47,治疗前后血小板均数经t检验,P<0.05,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淋巴细胞亚群研究提示,CITP患者机体免疫紊乱中Treg细胞和CD19+CD5+B细胞比例下调及功能缺陷、以及CTL细胞、NKT细胞、CD3DR+活化T细胞的功能亢进是其致病机制中重要环节。治疗前后研究提示,益气温阳汤通过显著降低总T细胞、NKT细胞、CD3DR+活化T细胞比值;升高CD19+CD5+/CD19+比值、CD4+CD25+Treg细胞和Th2细胞,起到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作用,有助于改善外周血小板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无效组CTL细胞和CD3+DR+活化T细胞高表达,并不因治疗干预而下降,说明益气温阳汤不通过CTL细胞和CD3+DR+活化T细胞途径起作用,亦或提示CTL和CD3+DR+活化T细胞功能增强可能与ITP治疗效果差相关。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益气温阳法;T、B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病程持续12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ITP (cITP)。cITP具有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治疗效果差等特征。由疾病本身和治疗相关因素导致的死亡率比正常人群高出 4.2倍。cITP常经过多种方案治疗后血小板仍持续在安全范围以下,治疗非常棘手,现代医学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生物制剂(α-干扰素、静脉丙种球蛋白、rhTPO)、单克隆抗体(利妥昔、阿伦单抗)、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单独或联合措施治疗,但文献报导疗效差异很大。这些药物中多数治疗周期较长,停药后复发率高,不良反应明显。本研究基于麻柔主任医师多年治疗CITP经验方,探讨益气温阳法临床疗效及免疫机制。
一、研究方法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制定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8月全国中医急症研讨会修订方案,结合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脾肾两虚证辨证参照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亏虚型证候标准:①主症:基本无出血证候,或紫癜色淡红或暗而稀疏,伴神倦乏力,尤以双下肢乏力明显,或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喜热饮,大便溏泄,多尿;②次症:头晕,心悸,气短,五更泄泻。舌象:舌淡或淡胖,或舌边齿痕,苔薄白;脉象:脉沉迟或脉弱。具主症2项以上;或1项主症加1项以上次症,再加舌脉象即可诊断。
2、病例入选标准
(1)符合慢性ITP诊断标准,病程>12个月;(2)相隔一周左右连续2次的平均血小板计数<50×109/L,且不服用激素或泼尼松服用量≤10mg;(3)符合中医脾肾两虚型辨证分型;(4)年龄在14~75岁之间;(5)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自愿受试。
3、药物及观察方法
治疗组药物由太子参30、炒白术10、茯苓10、炙甘草10、桂枝10、白芍10、锁阳20、仙灵脾10、川萆Z10、巴戟天10、补骨脂15、生姜10、大枣10枚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温肾助阳功效。剂型为汤剂。一日一剂,早晚分2次服用,每个月根据患者症状适当加减。共观察4个月。
4、 观测指标
(1 )外周血象: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
(2 )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检查
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直接免疫法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主要包括CD3+CD4+T、CD3+CD8+T、CD4+/CD8+比例、CD3-CD16CD56+NK细胞、NKT细胞、CD3+CD25+ 、CD3+DR+活化T细胞、CD4+CD25+Treg细胞、CD19+B细胞及CD19+CD5+/CD19+比值,探讨CITP病人免疫紊乱状态及疗效机理。
5、疗效判断标准及统计方法
西医疗效评判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ITP疗效标准。应用SPSS statistic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先用Levene’s test行方差齐性检验,再行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根据方差齐与否,选择检验结果。
二、研究结果
1、临床疗效研究
治疗组服用益气温阳方,疗程4个月,后期随访6个月。观察期内病情稳定,血小板波动在1万以内的视为无效病例。治疗组总病例数28例,显效4例(14.29%);良效3例(10.74%);进步5例(17.86%);无效16例(57.14%);总有效12例;总有效率42.86%。治疗组中观察期内使用强的松者共5例,均为入组时已长期合并应用,每日剂量均低于10mg。3例观察期内由10mg减至5mg,其中1例显效,1例进步,1例血小板计数维持不变;1例全程用10mg/日,血小板维持不变;1例全程5mg/日,血小板计数未有变动。
表1、治疗前后血小板均数比较( )
组 别
治疗前Plt计数
治疗后Plt计数
治疗组
23.02±13.69
46.18±50.4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