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家庭常识发热的定义: 发热,又称发烧,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正常小儿口腔温度为36、2℃~37、2℃,腋下温度(家庭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比口腔温度低0、3~0、5℃,肛门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
注意:宝宝体温与测量方法、孩子的年龄、活动量、穿衣多少、外界温度有关。年龄愈小体温愈显得较高些,洗澡、运动、饭后等体温可略高。一日之间体温也会有波动,早晨较低,黄昏较高;白天较高,夜间较低。测量时最好在不同时间段并多次反复测量。
宝宝出现发热时,相应的处理对策细致观察病情变化(如精神、胃口、呼吸、大小便等),注意监测体温,最好1小时左右能监测1次,甚至可半小时左右监测1次;及时适量增减宝宝衣服,不要给宝宝穿太多的衣服或盖太多的被子;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尽量避免到人多、有吸烟的地方;避免跟其他病人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多喝开水并给予物理降温(如应用退热贴、温水擦浴、额头冷敷(应用冰袋冷敷时,须在外面包裹一层毛巾,以防皮肤冻伤)等,但不建议采取酒精擦拭),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必要时就医;若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小儿退热药有泰诺林、美林等,最好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最好及时就医;部分婴幼儿由于突发高热可引起惊厥(抽搐)。宝宝曾有发热惊厥史或家族中有惊厥、癫痫病史的,宝宝出现发热时需及时降温,最好及时就医。
不要随意应用抗生素药物(俗称消炎药)(如青霉素、头孢等)和激素,应用此类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若患儿出现持续发热不退、咳嗽、惊厥(抽搐)、精神不好、呼吸增快、心跳加快、消化道不适(厌食、呕吐、腹泻)、头痛、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不明原因皮疹等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另外,在就医过程中,要配合医生做必要的检查以查明病因,从而能及时准确地治疗,而不是盲目害怕和滥用药物。
宝宝出现发热时,饮食注意事项:
发热时,宝宝的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消耗增加。同时,发热影响了消化系统,会出现食欲减退等现象。
发热时,宝宝呼吸道及皮肤蒸发掉水分,退热时也以出汗方式把体内积蓄的热能散发出去,所以发热时需要注意加强营养、补充水分。
多喝开水:宝宝发热时最需要水,多喝水饮可以促进排汗、排尿,有助于宝宝退热,在不肯喝水的情况下可以改喝果汁之类的;饮食调整:宜清淡易消化。
在疾病急性期或高热期,应吃些易消化的食物,通常为半流质饮食,严重者可采取流质饮食,如稀饭、米汤(不仅提供热量,而且水分充足,易于消化吸收)、面条,不要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饮食,通常为半流质饮食,严重者可采取流质饮食;在恢复期或退热后,多可由半流质饮食逐渐转为普食,以补充蛋白质、热量和矿物质。
正确看待“发热”问题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是疾病的一种表现,且有多方面的作用。
有的家长认为,是因为孩子发热了才又生出更严重的病,其实不是这样的,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了发热,而不是发热导致了各种疾病。比如,肺炎可引起发热,但发热后不一定会得肺炎。发热本身也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只有使脑组织本身破坏的疾病(如脑炎、脑膜炎)才能伤及智能和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当然,持续高热不退者,可能引起蛋白质变性影响各器官的功能。
发热可能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1)发热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发热是孩子生病的信号,但是也是机体抵御外界各种致病因子侵入的一种保护性反应。(2)抑制某些致病因子的生长和致病能力:体温的升高能抑制部分致病菌在人体内的活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说发热是人体有防御能力的表现,它有利于进一步清除病原体,战胜疾病,使身体康复。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发热就是孩子自身的抵抗力与入侵的病原体作激烈斗争的外在表现,往往在几次发热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没有那么容易生病了。
有关“发热”的医学知识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特征,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大多数以感染性发热为主,感染性发热又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引起发热。常见的疾病有: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发病率较高。可表现为鼻、鼻窦、咽、喉部等一种或多种部位的感染,这些疾病可有发热外,还有相应的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咽部不适、咽痛、轻度咳嗽、声音嘶哑、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呕吐或腹泻等。为病毒感染所致,一般在1周左右经简单处理后可自愈。
2、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或困难,医生听诊时常可听到肺部湿罗音,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常因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病情变化大,须及时就诊。
3、消化道疾病:常见于腹泻。由于小儿胃肠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低,若喂养不当或病毒、细菌感染后,容易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
4、急性传染病:常见的有幼儿急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中毒性菌痢等。简单鉴别如下:
(1)幼儿急疹:发热3天左右,热退而全身出现细小红疹;(2)水痘:发热,红疹、水疱及已经结痂的疱疹同时存在于躯干部;(3)流行性腮腺炎:发热,一侧或两侧腮部弥漫肿大疼痛;(4)猩红热:发热,全身出现密集的细小红疹;(5)麻疹:初起见发热、咳嗽、眼泪汪汪,发热3天左右开始出疹;(6)中毒性菌痢:高热、抽搐、甚至昏迷,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出现脓血大便。
5、其他:如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肿瘤等等。
(注:本文部分资料均从书本上和网上资料搜集并整合,如有雷同,请予联系告知;因能力有限,本文资料中的观点难免有误或不全,仅供参考,不做临床指导依据,欢迎各位阅览者提供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