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首写字母(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内镜下取石术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将纤维十二指肠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主乳头(下简称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塑料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本法于1968年由mccunne氏首先报导,后由大井等人使本法日趋完善,近十年来,随着器械及插管技术的不断进步,ercp成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90%左右,成为诊断胰腺和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治疗胆管总管结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
一、适应症
1、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疽。
2、临床、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支持胰腺或胆道疾病。
3、症状或表现提示胰腺恶性肿瘤而直接的影像学结果模棱两可或正常。
4、原因不明的胰腺炎。
5、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假囊肿的术前评价。oddis括约肌测压。
6、由于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Oddis括约肌功能不全、Sump综合征、
胆总管囊肿以及无手术适应证的壶腹癌需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良恶性狭窄、痰管、术后胆痰或大的胆总管结石的支架治疗。
7、胆管狭窄的气囊扩张鼻胆引流管放置。
8、胰腺假性囊肿引流。
9、胰管或胆管组织活检。
10、胰腺疾病的一系列治疗。
二、禁忌证
1、严重的心肺或肾功能不全者。
2、对碘造影剂过敏
三、术前准备
1、与胃镜检查相同。作碘造影剂过敏试验。
2、器械准备:十二指肠镜,ercp异常(75%酒精浸泡消毒30’~60’)。消毒注射器等。
3、术前用药:哌替啶50mg肌注,可静注解痉灵(buscopan)20mg。
四、操作要点
1、插镜:按胃镜检查方法插镜迅速通过胃腔、幽门、进入十二指肠降段,此过程应尽量少注气。
2、找准乳头:转动患者体位,以俯卧位最常用,拉直镜身,调节角度钮,使乳头处于视野左上方,辩认及对准乳头开口,是插管成功的关键。
3、插入导管:经活检孔插入导管,调节角度钮及抬钳器,使导管与乳头开口垂直,将导管插入1-2个标记注射造影剂,多可同时显示胰管及胆管,称ercp,目前主张选择性胰管(erp)或胆管(erc)造影。
4、造影:在透视下注射30%胆影葡胺2-3ml,在荧光屏上见到胰管或胆管显影,可缓慢继续注射造影剂至所需管道显影,主胰管显影约需4-5ml,选择性胰管显影应适当掌握所用造影剂剂量及注药的压力,不可过多。胆管充盈只需10~20ml,胆囊完全显示需40~60ml。
5、摄片:胰及胆管显像后,拍片1~2张,然后退出内镜,再行不同体位拍片。
五、术后处理
1、造影成功的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三天,以防感染。
2、观察有无发热、腹痛、血像之变化。
3、胰管造影者,术胶、术后4~6小时及翌晨各测血、尿淀粉酶,升高者每天复查至正常为止。并应用奥曲肽皮下注射或静脉泵预防胰腺炎。
六、并发症
1、胰腺炎
2、胆道感染DD化脓性胆管炎
3、造影剂反应
4、操作不慎所致的乳头损伤、胰胆管破裂、穿孔等。
5、其他少见并发症尚有假性胰腺囊肿破裂、上腹部剧痛、腹部膨胀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