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所谓健康,不但指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完善的适应能力。”
怎样算老年?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国家,有不同的算法:
1、日历年龄:从出生到现在,年满60岁;
2、生理年龄:全身各组织器官,是否衰老;
3、心理年龄:心理上是否衰老;心理上老化,表现为精神萎靡,暮气沉沉,喜回忆以往,感怀世事,长嗟短叹,对未来无理想,无追求,无所作为,无所事事。
联合国世办卫生组织给老年的定义:
44岁以前为青年
44至64岁为中年
65至74岁为青年老人
75至90岁为老年人
90至120岁为长寿老人
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标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五个快:食得快 讲得快 排泄得快 走得快 睡得快
三个好:
1、性格好
2、人际关系好
3、处世方法快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正常。
二、稳定的情绪。
三、自我意识发展良好。
四、心理行为与年龄、性别相适应
五、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有优良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一、感知觉:迟钝,明显表现在距离感受器。如视觉(远视)、听觉及其他。
二、运动方面:由于肌肉萎缩,故肌力减退动作缓慢,精七动作困难,有时产生震颤。
三、记忆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减退。尤其是近事遗忘。
四、智力:表现为理解力、计算力、判断力、分析推理、学习等能力。
液化智力----与生物过程相联系的动力成分。如注意、警觉,反应等,有所下降。
晶化智力----指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经验、专长等则比较牢固。
五、情绪:老年人情感脆弱,容易抑郁、伤感易激惹,暴躁。有些则表现淡漠,迟钝。
六、个性:逐渐由外向转而内向,容易自我为中心,保守,猜疑,心胸狭隘,爱发牢骚。
七、行为:社会生活能力、家庭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减退孤僻,呆滞。有些则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常小题大做,冲动,谩骂,喋喋不休。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老年人是一个“丧失年代”。
四大丧失:
1、身心健康的更新丧失----使人有“老朽感”。
2、权力、地位、经济的丧失---使人有“失落感”、自卑感、被遗弃感。
3、社会联系的丧失_-----使人有“孤寂感“。
4、生存目的的丧失。
老年人心理保健
外部条件:国家、社会、单位、家庭都同关心尊老、敬老,创造良好的条件,安排较好的休养、娱乐环境,可以欢度晚年。
例如:老人活动中心,老人大学、老人公寓、老人村等,使老人重新社会化,老有所为,老有所成。
我国老年人六有政策: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教。
离退休期的心理适应
一.准备期:有积极的准备,也有消极的态度;
二.退休期:心情激动,依依不舍;
三.密月期:由繁忙工作转入退休生活,无工作负担,轻松愉快。
四.适应期(约一年时间):太空闲了,各种不良的感受,越来越多,难以适应。
五.稳定期:重新适应和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生活秩序、情绪稳定、安于所遇。
老人自我心理保健
1、建立乐观主义的人生观,正确的生死观。
2、处理好家庭的人际关系,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安享天伦之乐。
3、身体上要认老服老,心理上不服老,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雄心,充满热情,参加各种活动。
4、培养兴趣,增添新的爱好,使精神有寄托,生活有追求,生活内容丰富,充实。
5、要有五乐:自寻快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与人同乐、甚至苦中求乐。
6、锻炼身体,适当运动。
7、注意营养,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8、按照“用讲废退”的原则,多动手,勤用脑,延续衰退。
9、戒除不良嗜好。
10、 习心理知识,增强心理防御能力,以便摆脱困扰,安度难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