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鼻窦手术892例临床分析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
邓享坤 邱志宏 王金泉 邓秀玉 付丽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邓享坤
• [摘要]本文报道内镜鼻窦手术患者892例经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的结果。讨论了鼻内镜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及中鼻甲处理方法,霉菌性鼻窦炎的处理要点。指出建立术后严格的鼻内镜随访换药制度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我科自2000年4月~2007年2月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892例,892例术后随访换药半年及以上,此将随访资料完整的892例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892例病人中,男性562例,女性330例,年龄8-78岁,病程2-55年,根据‘97海口标准将慢性鼻窦炎病人分型,其中Ⅰ型各期327例,Ⅱ型各期397例,Ⅲ型178例。其中上颌窦曲菌病56例,蝶窦曲菌病23例,额窦曲菌病5例,上颌窦骨瘤23例,筛窦骨瘤34例,中鼻甲、额筛窦粘液囊肿10例,合并鼻中隔偏曲者478例。所有病例术前常规均行鼻窦CT冠状位扫描,病情重者合并行水平位扫描。
• 1.2手术方法
• 834例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手术,58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在300及700鼻内镜及监视像系统下操作。手术按Messerklinger术式,由前往后切除钩突,开放筛泡,打开中鼻甲基板,开放后组筛窦,中鼻道径路开放上颌窦。酌情开放额窦及蝶窦,并发鼻息肉者先用全自动切割吸引器予以清除。对于有泡性中鼻甲者行中鼻甲成形术,鼻中隔偏曲者同期行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术终以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布吸收性止血绫复盖创面,中鼻道用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压迫填塞。行鼻中隔手术者术后鼻腔植入直径1厘米硅橡胶管,压迫中隔止血,术中出血20ml-400ml不等。
• 1.3术前用药;术后换药及随访
• 术前5~7天静脉点滴抗生素,口服强的松(0。5―1mg/公斤体重),术后48小时抽除中鼻道内填塞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术后第三天始,酌情以吸引器吸除鼻腔内凝血块及吸收性止血绫,并开始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每日2次。并以液体石蜡或鱼肝油滴剂交替点鼻,收缩润滑鼻腔粘膜每日4-5次。出院时一个月内每周内镜下换药1次,2-3个月内隔2周换药1次,至术腔上皮化,3个月至半年每月复查换药1次。
• 术后口服皮质激素一周,纤毛促动剂吉若通一般口服至术后2-3个月,并以伯克纳或雷诺考特,辅舒良喷鼻腔每日2次至术后3-6个月,合并鼻息肉者酌情延长喷药时间。每次内镜下换药时应注意清理痂皮,松解鼻腔粘连,对于在复诊时发现病变有复发倾向者,要及时视情况给予清理补救,酌情将闭合的窦口重新开放,对于上颌窦内粘膜水肿严重者,可酌情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行上颌窦内注射以消除粘膜水肿。
• 2结果
• 按照内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97海口标准)我们对总共892例随访半年停止换药后进行统计分析,治愈者例759例(占82。5%),好转133例(15%)无效22例(2。5%)无效病例多由见于Ⅱ型3期及Ⅲ型病人。手术并发症为眶纸板损伤27例,脑脊液鼻漏11例,术后大出血1例,筛顶损伤6例,多数并发症发生于手术初期。
• 3讨论
• 鼻内镜鼻窦手术主要是开放闭塞的鼻窦开口,改善其引流,术中应尽量保留窦内健康粘膜及估计术后可恢复功能的炎性水肿粘膜。由于筛窦周围有其重要的解剖结构,充分开放筛房是防止息肉及炎症复发的基本保证,亦是进行其它鼻窦手术的关键。术中还应将病变的额窦及蝶窦开放,清除窦口及窦内严重病变,以往传统术式鼻内筛窦手术及鼻息肉摘除术,只能改善鼻腔通气程度,而不能缓解头昏、头痛等症状原因就在于此①。另外,术前应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对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术前4-5天予静点抗生素口服皮质激素。对于高血压者应确保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糖尿病人血糖应控制在10mmol/L以下为宜。
• 保留中鼻甲是内镜鼻窦手术的重点。但中鼻甲气化和曲线反常,又是中鼻甲最常见的解剖变异,中鼻甲气化及曲线反常可以完全阻塞中鼻道入口处,是易患鼻窦炎的素因之一,中鼻甲和钩突是鼻息肉的主要原发部位。对于钩突应完整切除,以免影响上颌窦和额窦的引流,处理中鼻甲变异的方法是,对于影响中鼻道引流的泡状中鼻甲,将中鼻甲纵行剪开,去除其外侧部分的粘膜和骨质。�
• 对于曲线反常的中鼻甲,如粘膜正常,则将其骨折后向内翻。对于中鼻甲粘膜息肉样变明显的患者,需彻底切除中鼻甲外侧部息肉样变粘膜,保留中鼻甲内侧部分较正常粘膜。对于中鼻甲内侧部分亦息肉样变者,可酌情切除中鼻甲。但应在筛窦开放术后进行。
• 对于霉菌性鼻窦炎患者,一定要充分开放闭塞窦口,彻底清除窦内霉菌团块,进行窦腔冲洗,只要窦口开放好,病变的粘膜很快即能恢复,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 对于额窦堵塞及窦口狭小的,可用探针探查额窦口,并向前,向内或外侧小心清除额隐窝气房,勿向后咬除骨质,因其后是筛前动脉管所在位置,以免损伤筛前动脉引起大出血。
• 应加强术后随访及在鼻内镜下换药,术后随访换药是极其重要的,应引起高度重视,韩德民等②认为术后随访处理对于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手术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术后合理的用药及恰当的术后处理和定期鼻内镜随访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我们认为术后处理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①术后第1周以清理术腔凝血块和纤维素性渗出物为主,注意保护新生上皮粘膜,②术后第2周由于术后炎症反应,粘膜水肿明显,但它不息肉前期改变,为可复性粘膜,不需摘除,仅清理痂块保持术腔引流通畅即可。③术后第三周,开始有囊泡形成及息肉复发,可用吸引器吸除最好能用切割器清除病变。对于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病人,术后均予伯克纳或雷诺考特喷鼻至术后半年。以抑制息肉复发。所有病人嘱出院后坚持用鼻腔清洗器进行鼻腔冲洗,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嘱患者定期返院行内窥镜换药,这对于提高疗效是十分重要的措施。通过临床观察鼻内镜术后长期随访是必需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