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胫腓关节脱位罕见,国内文献均未见有报告。Owen(1963)和Wilson(1976)分别论述了习惯性上胫腓关节脱位,方引起临床重视。胫腓上关节面的形态有水平型和斜面型两类。水平型关节的腓骨上关节面呈扁圆形,伴有轻度凹陷,而胫骨的相应关节亦呈扁圆形和轻度凸起。此关节面在胫骨上端干骺部之后下方,有防止腓骨受前方冲击的脱位影响。斜面型关节依其位置、外形和倾斜度变化各异,倾斜度在14~37度,平均20度左右,但最大斜度在76度。大部分斜面型关节面较小,易于脱位。据认为胫腓上关节脱位者大多为斜面型。
临床分型由Lyle提出,将本病骨横切面的脱位移位方向,分为向前、向后、向上和双向四类,表示腓骨小头移位的方向与位置。双向移位者表明腓骨小头在向前或向上移位的同时,可合并胫腓下关节脱位。而Ogden则采用半脱位、前外脱位、后内脱位和后上脱位。所谓半脱位是指腓骨小头仅前后松弛,没有X线象中的典型脱位特点,但伴有下肢和膝外侧疼痛,压迫腓骨小头部疼痛和肌萎缩现象,令小腿外旋时腓骨小头部滑动并有痛感。有综合文献报告胫腓骨上关节脱位43例,其中半脱位10例,前外侧脱位29例,后内侧3例,向上脱位1例。67.4%(29例)年龄在13~27岁,最幼8岁。最大67岁,大多有外伤史,3例过去就有腓骨小头部不稳感。
(一)外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是急性外伤引起,从后面或从前面来的直接暴力打击于腓骨小头引起。如果直接暴力打击于腓骨体的任何部分,可导致腓骨干骨折,而难以导致上胫腓关节脱位。因上胫腓关节活动度极小,而固定足部旋转小腿时,仅1~3毫米移动度。因其周围深层有腓骨小头韧带,与胫骨间几成环状紧密相连,外侧有至股骨外踝的膝外侧副韧带,膝周筋膜又在外层包被,髂胫束的外行纤维与深筋膜覆盖腓骨小头,浅层有更为强大的股二头肌腱被覆附着;兼因前内侧有粗大的胫骨,短小的腓骨贴附于胫骨旁。难得会导致上胫腓关节脱位。因此,上胫腓关节罕有发生单纯脱位者。但当腓骨小头部在矢状面上受到直接暴力的冲击,依然有发生腓骨小头脱位的可能。
患膝外侧肿痛,有肿物于胫骨上段前外方突出,触之为骨性突出,压迫时可感知为腓骨小头及浮动感,活动度约1厘米左右。一般无法使其压至原位而不弹起。多因腓总神经损伤所致胫骨前肌群和腓骨肌群瘫痪出现的马蹄足和疼痛而就医,小腿外侧与足背,足底皆有皮肤感觉障碍区。患肢一般可以持重,惟因伸足肌瘫痪,步履可为跨阈步态:过度抬高下肢的屈髋屈膝步态。患者每于屈膝位足站立不动作躯干旋转时诱发脱位与疼痛。
(二)习惯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罕见,发生于青春期女性,多在18岁之前。可能有含糊不清的外伤史,但症状多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生,除非局部症状明显而获注意。往往误诊为半月板疾息而施行不必要的手术探查。患者的腓骨小头前移而致膝部前外侧突起,触之浮动感,伴有疼痛,患肢行走时因牵拉腓骨及局部摩擦而引起疼痛。本病无需治疗,或可劝告患者在运动时用支持绷带缠扎患膝,局部不稳现象至成人时势将消失。至成人后仍遗有脱位且伴有疼痛者,可切除腓骨上段,也是防止腓浅神经损伤性神经炎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