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良性肿瘤
食管良性肿瘤少见。食管良性肿痛按其组织发生来源可分为腔内型、粘膜下型及壁间型。①腔内型包括息肉及乳头状瘤。②粘膜下型有血管瘤及颗粒细胞成肌细胞瘤。③壁内型肿瘤发生于食管肌层,最常见的是食管平滑肌瘤(esophageal leiomyoma)。后者约占食管良性肿瘤的3/4。
临床表现 食管良性肿瘤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取决于肿瘤的解剖部位和体积大小。较大的肿瘤可以不同程度地堵塞食管腔,出现咽下困难、呕吐和消瘦等症状。很多病人有吸人性肺炎、胸骨后压迫感或疼痛感。血管瘤病人可发生出血。食管良性肿瘤病人,不论有无症状,均须经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方可作出诊断。发病最多的食管平滑肌瘤因发生于肌层,故粘膜完整,肿瘤大小不一,呈椭圆形、生姜形或螺旋形。食管X线吞钡检查可出现“半月状”压迹。食管镜检查可见肿瘤表面粘膜光滑、正常。这时,切勿进行食管粘膜活检致破坏粘膜。
治疗 一般而言,不论哪一型的食管良性肿瘤都需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对腔内型小而长蒂的肿瘤可经内镜摘除。对壁内型和粘膜下型肿瘤,一般需经剖胸切口,用钝性加锐性分离法解剖出小心保护粘膜防止破损。食管良性肿瘤的手术效果满意,预后良好,恶变者罕见。
腐蚀性食管灼伤
腐蚀性食管灼伤(erosive burn of esophagus)多为误吞强酸或强碱等化学腐蚀剂引起食管化学性灼伤。亦有因长期反流性食管炎、长期进食浓醋或长期服用酸性药物(如强力霉素、四环素、阿司匹林等)引起食管化学性灼伤者,但较少见。强碱产生较严重的溶解性坏死;强酸产生蛋白凝固性坏死。
病理 食管化学灼伤的严重程度,决定于吞服化学腐蚀剂的类型、浓度、剂量,食管的解剖特点伴随的呕吐情况以及腐蚀剂与组织接触的时间。
吞服化学腐蚀剂后,灼伤的部位常不止限于食管,常包括口咽部、喉部、胃或十二指肠部。通常腐蚀剂与食管三个生理狭窄段和胃窦部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常在这些部位发生较广泛的灼伤。
根据灼伤的病理程度,一般可分为I度、Ⅱ度、Ⅲ度灼伤:①I度:食管粘膜表浅充血水肿,经过脱屑期以后7~8天而痊愈,不遗留瘢痕。②Ⅱ度:灼伤累及食管肌层。在急性期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组织坏死脱落后形成溃疡。3~6周内发生肉芽组织增生、以后纤维组织形成瘢痕而导致狭窄。③Ⅲ度:食管全层及其周围组织凝固坏死,可导致食管穿孔和纵隔炎。
灼伤后病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在伤后最初几天内发生炎症、水肿或坏死。常出现早期食管梗阻症状。第二阶段约在伤后1~2周,坏死组织开始脱落,出现软的、红润的肉芽组织、梗阻症状常可减轻。这时食管壁最为薄弱,约持续3-4周。第三阶段瘢痕及狭窄形成并逐渐加重。病理演变过程可进行数周至数月,但超过1年后再发生狭窄者少见。瘢痕狭窄的好发部位食管的生理狭窄处,即食管入口、气管分叉平面及食管下端处。
临床表现 误服腐蚀剂后,立即引起唇、口腔、咽部、胸骨后以及上腹部剧烈疼痛,随即有反射性呕吐,吐出物常带血性。若灼伤涉及会厌、喉部及呼吸道,可出现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虚脱、发热等中毒症状。瘢痕狭窄形成后可导致食管部分或完全梗阻,甚至唾液难咽下、因不能进食,后期出现营养不良、脱水、消瘦、贫血等。小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诊断 早期主要依据有吞服腐蚀剂病史以及上述有关临床表现,体检发现口咽部有灼伤表现即可确立诊断。但有时口咽部有无灼伤表现不一定能证明食管有无灼伤,故必要时要通过食管碘油造影确诊。胸骨后疼痛、背或腹痛应排除食管或胃穿孔。晚期作食管X线造影能明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治疗
1、 急诊处理程序如下:①简要采集病史,包括所服腐蚀剂的种类、时间、浓度和量。②迅速判断病人一般情况,特别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状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尽快建立静脉通道。③尽早吞服植物油或蛋白水,以保护食管和胃粘膜。无条件时甚至吞咽生理盐水或清水稀释。对以往用弱酸溶液中和碱性物、碱性溶液中和酸性物的方法,现有争议。有认为此法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因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可造成再度损伤。④积极处理并发症,包括喉头水肿、休克、胃穿孔、纵隔炎等。⑤防止食管狭窄,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可减轻炎症反应、预防感染、纤维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对疑有食管、胃穿孔者禁用激素。腔内是否置管作食管腔内支架或食管加压法防止狭窄,对其效果日前尚有争议。
2.、扩张疗法 宜在伤后2-3周后食管急性炎症、水肿开始消退后进行。对轻度环状狭窄可采用食管镜下探条扩张术;对长管状狭窄宜采用吞线经胃造瘘口拉出,系紧扩张子顺向或逆向作扩张术。有的采用塑料细条作扩张术。食管扩张应定期重复进行。
3.、手术疗法 对严重长段狭窄及扩张疗法失败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在狭窄部的上方将食管切断,根据具体情况以胃、空肠或结肠与其吻合替代食管。将狭窄段食管旷置或切除。胃或肠段上提途径可经胸膜腔、胸骨后或胸骨前皮下,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贲门失弛症
贲门失弛症(achalasia of cardia or cardiospasm)是指吞咽时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括约肌松弛不良。多见于20~50岁,女性稍多。
病因和病理 病因至今未明。一般认为本病系食管肌层内神经节的变性、减少或缺如,食管失去正常的推动力。食管下括约肌和贲门不能松弛,致食物滞留于食管内。久之食管扩张、肥厚、伸长、屈曲、失去肌张力。食物淤滞,慢性刺激食管粘膜,致充血、发炎、甚至发生溃疡。时间久后,少数病人可发生癌变。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咽下困难、胸骨后沉重感或阻塞感。多数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热食较冷食易于通过,有时咽固体食物因可形成一定压力,反而可以通过。初为间歇发作,随着疾病进展,以后呈持续性进食困难。食管扩大明显时,可容纳大量液体及食物。在夜间可发生气管误吸,并发肺炎。
诊断 食管吞钡造影特征为食管体部蠕动消失,食管下端及贲门部呈鸟嘴状,边缘整齐光滑,上端食管明显扩张,可有液面。钡剂不能通过贲门。作食管纤维镜检查可确诊,并排除癌肿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病程短且病情较轻,可用解痉药。并少吃多餐,细嚼慢咽,避免吃过热或过冷食物。部分轻症早期病人可先试行食管扩张术。扩张的方法有用机械、水囊、气囊、钡囊等。可缓解症状。但应注意防止强力扩张的并发症,如食管穿孔、出血。
2.、手术疗法 通常采用经腹或经左胸作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术(Heller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良好。切开肌层应彻底,直至粘膜膨出。肌层剥离范围约至食管周径的一半。但需注意防止切破粘膜或损伤迷走神经。也有在此手术基础上加作抗反流手术,如胃底固定术、幽门成形术等。
食管憩室
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称为食管憩室(diverticulum of the esophagus)。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牵引型和膨出型两种。牵引型大多发生在气管分叉附近,多因该处淋巴结炎症或淋巴结结核感染后与附近的食管壁发生粘连及瘢痕收缩所致。膨出型则多因食管内外有压力差,食管粘膜经肌层的薄弱点疝出而成,多发生于咽部和膈上5~10cm处(图31-4)。牵引型因系食管全层向外牵拉,故称真性憩室;膨出型因只有粘膜膨出,故称假性憩室。
一、咽食管憩室
病因和病理 因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有一薄弱的三角区,加上肌活动的不协调,即在咽下缩肌收缩将食物下推时,环咽肌不松弛或过早收缩,致食管粘膜自薄弱区膨出,属膨出型假性憩室。
临床表现和诊断 早期无症状。当憩室增大,可在吞咽时有咕噜声。若憩室内有食物潴留,可引起颈部压迫感。淤积的食物分解腐败后可发生恶臭味,并致粘膜炎症水肿,引起咽下困难。体检有时颈部可扪到质软肿块,压迫时有咕噜声。巨大憩室可压迫喉返神经而出现声音嘶哑。如反流食物吸入肺内,可并发肺部感染。
诊断主要靠食管存钡x线检查确诊。可显示憩室的部位、大小、连接部等。
治疗 有症状的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切除憩室,分层缝合食管壁切口。若一般情况不宜手术者,可每次进食时推压憩室,减少食物淤积,并于食后喝温开水冲净憩室内食物残渣。
二、食管中段憩室
病因和病理 气管分叉或肺门附近淋巴结炎症,形成瘢痕,牵拉食管全层。大小一般1~2cm,可单发,也可多发。憩室颈口多较大,不易淤积食物。
临床表现和诊断 常无症状。若发生炎症水肿时,可有咽下梗噎感或胸骨后、背部疼痛感。
诊断主要依靠食管吞钡X线检查确诊。有时作食管镜检查排除癌变。
治疗 临床上无症状者,不需手术。若并有炎症、水肿时,可含消炎及解痉药物,缓解症状如果并发出血、穿孔或有明显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游离被外牵的食管壁,予以复位或切除憩室。
三、膈上憩室
病因和病理 食管下段近隔上处,从平滑肌层的某一薄弱处,因某种原因像贲门失弛症、食管裂孔疝等,引起食管内压力增高,致粘膜膨出。好发于食管下段后右方。少数为食管全层膨出形成真性憩室。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主要症状为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有时出现咽下困难或食物反流。诊断主要依靠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显示憩室囊、憩室颈及其位置方向。
治疗 有明显症状或食物淤积者,可考虑切除憩室,同时处理食管、膈肌的其他疾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