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BN.Cronstein教授的邀请,我于2007年3月在国家外专局资助下为该校医学系的访问学者(Professional Research)在美国访问学习。转眼之间已经六个月了,时间虽短,但异国他乡的生活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纽约大学概况
纽约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德逊河口,濒临大西洋,是美国和美洲最大的城市。全市由曼哈顿 (Manhattan) 、布鲁克林 (Brooklyn) 、皇后区 (Queens) 、布郎克斯 (Bronxs) 和斯塔滕岛 (Staten Island) 五个区组成。面积 830 平方公里。 1626 年荷兰人用 24 美元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取名为新阿姆斯特丹。 1664 年被英国人占领,取名纽约。 1789 年成为新独立的美国第一个首都和美国最大的城市。十九世纪开始,纽约向世界性大城市发展。至二十世纪初,纽约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与伦敦、巴黎齐名。
曼哈顿区是纽约市的精华所在,在它南端的华尔街一带高楼林立,是世界和美国的金融中心。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联合国总部、时代广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央公园、第五大道商业区、洛克菲勒中心、百老汇剧院区、唐人街等都在这里。 纽约是个大熔炉,它有近 800 万人口,来自世界各地近百种以上民族,其中犹太人有 200 万左右,黑人有 200 万左右,中国人有 60 万以上。纽约也是美国的文化中心,有大大小小近 200 家剧场,近百家电影院,近 200 家公立私立图书馆。纽约市教育事业也很发达,有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其他大专院校,但大学宿舍的房租伙食,都较一般大学昂贵。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isty, 简称 NYU) 成立于 1831 年,是全美最大的私立大学之一。纽约大学是地处美国纽约市中心,以美食著名的 “ 小意大利 ” 和 “ 唐人街 ” 近在咫尺。《纽约时报大学指南》给予它四颗星的学术评价,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亦评其为一级国家级大学,从2006年2月一直持续到8月份的调查,希望进入大学的2885名高中生最想去的大学排行榜:1、纽约大学,2、哈佛大学,3、斯坦福大学,4、耶鲁大学,5、普林斯顿大学。
纽约大学医学院 (The School of Medicine ) ,成立于1841年,设备新颖,并拥有自己的附设医院,每年超过六十万人次的病人定期和Bellevue医学中心交换临床教学经验,提供学生一个良好而完善的学习环境。我所属的实验室就在Bellevue医学中心16楼N20房间。向北从窗户中就可看见联合国总部大楼和飘扬的各国国旗,向西则可以看到鼎鼎有名的纽约最高建筑,帝国大厦,向东则是风景秀丽的哈德逊河。向南与著名的自由女神像近在咫尺。
我在美国的指导教授BN.Cronstein是医学院副院长,临床药理系和病理系主任。他很年轻五十几岁,很活跃,在美国乃至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拥有科研经费四百多万美金。他待人诚恳、热情,平易近人,与他一起工作学习感到非常愉快。在他的安排和指导下,我主要从事了创面愈合与瘢痕增生的研究,参与他本人课题及学术界最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2、学习情况
(1)问题讨论
BN.Cronstein教授有4个博士研究生、5个博士后、3个助理教授和2个实验员。我到美国后,BN.Cronstein教授组织了一个由这些人为主的讨论班,每星期聚会一次,讨论一个主题。这些主题或者是BN.Cronstein教授研究课题的设想或初稿,或者是杂志上新发表的大家感兴趣的文章,或者是新出版的一本书中的一到两章等。每次主题定下来以后,由实验室经理Tu用电子邮件通知每一个人,讨论时,每个人对有关内容或发表评论,或提出问题,让别人回答。讨论会不拘形式,大家往往边吃边喝边谈,有时甚至把脚放到桌上。人们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观点。在美期间,这样的讨论会一直持续。通过这些讨论,我的思路得到了开阔,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了很多。
(2)听学术报告
这个学校的学术气氛很浓,学习气氛也很浓。每天都有学术报告会,所请的教授有本系的,但大多是外校或外国的。我听了多次这样的报告会,报告会一般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由主讲者念一篇论文。第二阶段是有听众提问题,主讲者回答问题。这一阶段往往很热烈。美国的学者和学生都很善于思考和提问。这一阶段往往要由主持者限定问题后才能结束。第三阶段是自由交谈时间。备有饮料和点心。人们在那里边吃边喝边谈,直到结束。
(3)图书馆学习
纽约大学研究设备及图书数据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全校共有五处独立的图书馆,还不包括各学院系专业的图书馆。总图书馆,拥有超过二百万册以上的藏书及当代期刊,各式文献手稿及一个现代化的视听中心。视听中心珍藏大量录音带、录像带,供学生选借欣赏。学校的计算机设备完整,除Computer Science本身系馆的设备外,另开放五处计算机中心给一般同学使用。小至个人计算机,大至各种计算机工作站及计算机网络一应俱全,并可和全世界一千多个大学及研究机构联机,使得数据的撷取与处理迅速而正确。图书馆的设施很好,很多阅览室都是沙发、地毯。图书馆大多数时间是从早7:30分一致开到深夜11点多种钟。
纽约市还有公共图书馆,我拿护照和一封收到的信件(证明住在本市),就申请到一个图书证。在那里可以免费借书,一次最大限度借50本,借磁带、录象带等声象资料10套。
3、在美国的生活
我在纽约住处位于皇后区 (Queens)的法拉盛,新兴华人社区,生活很方便,美国商店买东西,市中心和郊区大超市价格差别很大,一般都是周末搭车到大超市去买一周的生活用品。超市的东西不仅比市内的东西便宜,而且种类齐全,去一个地方往往就能买齐所有的用品。
美国人吃的东西和我们的差别很大,蔬菜他们几乎全部生吃,饮料除了咖啡大都是加冰喝。
在美国打电话非常方便便宜,我买的亚洲第电话卡,往国内打用电话卡8块钱能打600分钟。美国的银行服务非常周到,我在汇丰银行开的帐户,开户还送了75美元的奖金。不管帐号上的钱是多还是少,银行每月都给你寄对帐单。当然最方便的还是支票和信用卡,少了带现金特别是较多现金的烦恼,全球通用。
虽然纽约大学拥有一个设备良好的运动场,包括室内游泳池、健身房、室内外网球场、壁球场、篮球场等。并且定期在每学期初举办运动课程,如水上芭蕾、爵士舞、剑击、韵律舞、瑜珈等,我最喜欢的还是乒乓球和篮球。乒乓球经常“力挫西域群雄”,篮球场则经常被称为“YAOMING”。因为我个子比较高,打中峰位置。
在美国,参加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参加Party。这里的Party并不是舞会,而是人们聚到一起自由交谈。BN.Cronstein教授经常邀请创面愈合及瘢痕方面的专家来,有时在本人家里举办,有时在系里或公园举办的,也有研究生在他们自己的公寓举办的。举办这样的活动,举办者需要准备一些饮料和多种多样的餐具。被邀请者一般也都带一些饮料和吃的东西。晚会上,客人陆续到来,人们边吃边喝边聊,一直到深夜。这种活动给我提供了很好的练习口语和结交朋友的机会,也品尝了世界各地的不同风味的美食。当然,最喜欢的还是中国菜。
2006年09月28日纽约大学举行该校有史以来首个“中国研究中心”(China House)的成立仪式。并特邀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刘碧伟总领事前往发表演讲。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火花相信会对全世界进步都有积极意义。校友录也有不少中国人,例如著名电影人李安就是纽约大学1983年毕业的,还有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阮次山先拿了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硕士,1980年再入纽约大学政治研究所攻读国际政治。
纽约大学医学院外事处的Shannon,曾略带惊讶的问我,以前中国来的学者多是北京上海的,最近山东的特别多,我笑着说,仅我们山东省立医院这次就来了6位学者。相信以后还有更多。
最想说的还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最深的感受是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巨大,我为自己是中国人骄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