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痛”患者很多,多表现为髋关节周围令人困扰的疼痛。由于髋关节位置较深,该部位的疼痛很难明确定位;患者常感觉髋关节前方、腹股沟、臀部等部位疼痛不适,由于位置较深而难以定位。疼痛有时伴弹响和交锁感,还可能有髋关节伸屈旋转等活动度的降低。
引起髋痛的病因很多,不同年龄段有很大差异。目前对于成年或青少年髋痛,临床诊断多集中在股骨头坏死、滑膜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炎等几个方面。股骨头坏死的病废率较高,一些髋痛病人被医生作出股骨头坏死的疑似诊断后,常常陷入四处求医,心情忐忑不安地等待病情变化的窘境。而目前对骨关节炎则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一旦诊断该病,患者只有等到病情终末期接受髋关节置换。另外一部分无法确诊的,则被笼统地归结为“滑膜炎”。
随着关节镜技术和设备的进步,髋关节镜外科得到了发展,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了引起髋痛的一种最常见病症――“股髋撞击症”。
解剖上正常的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好似脑袋和帽子的关系。随着髋关节的运动,髋臼和股骨头发生相对转动。所谓的“股髋撞击症”,也就是“帽子”髋臼和股骨“头”不匹配,在髋臼缘或股骨头出现多余的骨质,运动中导致两者发生不适当的摩擦,从而损伤了髋臼和股骨头的软骨或髋臼缘的盂唇。“盂唇”是附着于髋臼缘的一圈纤维软骨样结构,相当于帽内缘衬垫样结构,有助于维持髋关节的稳定。长期的股髋撞击会导致髋关节退行性改变,造成骨性关节炎,是“髋关节置换”的潜在因素。因此,“股髋撞击症“应得到及时诊治。
股骨头骨赘(Cam式撞击)
“股髋撞击症“的发生,除了一部分有先天性的解剖异常,大多数患者还伴有急慢性关节损伤史。类似损伤在足球、滑冰、滑雪、舞蹈等运动项目中很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在变换髋部姿势时有弹响声,或者关节突然卡住的感觉。患侧髋部力量下降,急速奔跑或单腿支撑困难。严重的患者甚至不能侧卧。由于“股髋撞击症”在我国骨科、运动医学界还是个比较新颖的名词,缺乏相关经验的医院多难以明确诊断,因而误诊误治很多。最常见的被误诊为“股骨头坏死”、“滑膜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等。
髋关节镜微创手术
髋关节镜外科的进步,不但有助于“股髋撞击症”的诊断,更使其治疗迎刃而解。关节镜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外科,仅通过2~3个5mm的切口,将专用工具引入关节腔中进行手术操作。在关节镜的监视下,医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髋关节腔的清理,去除引起撞击的骨赘,修补损伤盂唇,促进损伤关节软骨修复等手术步骤。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可早期扶拐下地行走,一般不影响生活自理。因为没有损伤相关结构,很少残留后遗症。
除了上述“股髋撞击症”,关节镜也可以处理其它髋关节内疾病,如关节内的“游离体”、“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等。甚至可以用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通过关节镜下判断股骨头的形态、关节软骨的质量,能够充分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关节镜下股骨头钻孔减压,也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