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就是一名慢性头痛患者,我的第一个疼痛治疗患者是我母亲。
很小的时候,父亲因为风心病经常心慌气短、端坐呼吸及咯血, 常听母亲说头痛、牙痛、经常做梦。亲戚从山东和湖南老家寄来抗生素和天麻,那时候青链霉素经常没有药买不到,中药天麻20多元半斤,相当于半个月的工资。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立志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将来治好我父母的病,不让他们这么痛苦。
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山东医学院医学系(现山东大学医学院),立志要当一名外科医生。业余时间经常到图书馆精读了心脏外科手术学、心力衰竭等书籍并做了大量的笔记,将来能治好我父亲的风湿性心脏病。大学毕业后,留校被分配至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即现在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没有成为一名外科医生,而是成为了一名麻醉科医生。
1994年父亲因严重的心力衰竭肺功能不全,尽管实施了心脏换瓣膜手术,由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最终放弃治疗。父亲的去世是我一生的痛。即便是一名优秀的医生,有时间在疾病面前也很无奈……
既然做不了外科医生,那就甘心做一名麻醉医生吧!临床麻醉方面兢兢业业,认真做好每一个患者的手术麻醉。后来,经常想麻醉科医生能为外科医生提供各种手术的无痛需求,那么对慢性疼痛理应也有区别于其他科室的手段。到学校图书馆,看到了第一本疼痛治疗的专业书‘‘疼痛治疗学’’,由国内著名麻醉专家疼痛治疗专家严相默教授编写。1990年,利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在我母亲的头面部打了四针,几天后,几十年的顽固头痛牙痛没有了(期间,因为牙痛去医院还被拔掉了一颗好牙),也不经常做恶梦了,睡眠质量也好了。20多年过去了,头痛牙痛基本没有再出现过。就这样,我母亲成了我的第一个疼痛患者。
我本人就是一名慢性头痛患者。在中学阶段,经常头痛,营养又跟不上,医生建议多运动跑步可以减轻头痛,结果越运动头痛越加重。上大学后,头痛也经常发作,到校医院和附属医院做过X片、脑电图和CT扫描,没有发现问题,被告知是神经衰弱,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也不理想。严重的头痛曾经有退学的念头,总算坚持了下来,1989年,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在附属医院。非常感谢我的母亲成为了我的第一个慢性头疼患者,同时治疗的成功大大增加了我慢性疼痛治疗的决心。1997年我们医院成立了疼痛门诊,师从我国疼痛著名专家类维富教授,学习了各种神经阻滞、神经变性技术、小针刀技术、枝川注射技术等,后来有机会认识了台湾疼痛治疗专家梁子安教授,对我后来的临床疼痛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我自己身上,亲自给自己的头部、肩部、前臂、膝关节及足底等疼痛部位进行注射治疗,得到了第一手的亲身体验,为后来的疼痛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最初,疼痛门诊还不为临床其他科室所认识,他们认为‘’麻醉科医生用麻醉药打针封闭,麻醉药一过,就不管用了,还会疼痛的‘’。后来,利用麻醉的手段(神经阻滞技术,不仅仅是麻醉药)治疗各种类型的疼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受到了患者和医院同事的肯定。
在临床疼痛研究方面,我们团队对慢性疼痛的客观治疗定位进行了研究;在基础疼痛研究方面,从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全方位探索。我们研究成果在2015国际麻醉学会(IARS)年会上进行了交流,获得了大会设立的三项奖项的提名,一项获最佳疼痛基础研究奖,是近年少有的麻醉疼痛领域医生在国际上获得的奖项,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麻醉与疼痛界的认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