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丸由苍术、黄柏、薏米、牛膝组成,对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多学科病均有较好疗效。笔者2009年~2011年临床中运用该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简要举隅。
1、内科
王某,男,12岁。2010年11月初诊。双小腿反复出现紫红色出血点一月。一月前感冒后出现双小腿伸侧面出血点,深红色至紫红色,伴腹痛、尿色发红、双膝关节肿痛。当地诊为过敏性紫癜,予以雷公藤多甙、潘生丁、扑尔敏、芦丁、山莨菪碱等治疗,诸症好转。因体育课劳累导致小腿再次出现紫癜,伴轻度腹痛、关节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葡萄疫,证属湿热下注,迫血妄行。
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药用苍术、黄柏、丹皮、茜根各10g,川牛膝、泽泻、赤芍、大小蓟各15g,薏米、白茅根、土茯苓、滑石各30g,1日1剂,6剂后,紫癜渐退,未再新起。效不更方,再进12剂,疾病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中医属于血证范畴,且根据不同的表现又名紫斑、葡萄疫、尿血、肌衄等。发病初期病机多为湿热下注,迫血妄行,经络瘀滞。治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络。方中四妙丸、泽泻、土茯苓、滑石、白茅根清热利湿,丹皮、茜根、赤芍、大小蓟清热凉血止血。热去湿清血止,症状消失。
2、皮肤科
赵某,女,23岁,2010年8月初诊。颜面痤疮半年。痤疮散在分布于额、两颊、口唇周围,部分带有脓头,痤疮呈紫红色,满面油光,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诊断为粉刺,证属肺胃热盛,湿热内蕴,治以清热利湿,泄浊排毒。药用苍术、黄柏、桔梗、黄芩、栀子各15g,熟大黄、生甘草各10g,薏米、全瓜蒌、土茯苓各30g,生地、川牛膝、苦参、荆芥、防风各15g,1日1剂,6剂后,面部痤疮明显减少,便秘缓解。上方加浙贝、公英各15g、皂刺10g,大黄改为6g,隔日1剂,连服6剂,未再新起粉刺。
去荆芥防风和生地,余继用,隔日1剂,再服6剂,粉刺全无,遗留暗褐色皮肤。不更方,隔2日1剂,调治2个月,颜面皮肤正常。
按: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多种,最直接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囊里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青春痘就是这样发生的。多见于青年人面部及胸、背、肩等部位。中医称为粉刺,本病人为肺胃湿热之邪随经上犯头面所致。方中四妙丸、土茯苓、苦参清利湿热,黄芩、栀子清热解毒,熟大黄、全瓜蒌通便泻热,生地凉血解毒,荆芥、防风反佐,与桔梗共入肺经升清宣散,且防寒凉太过,后又加上浙贝、皂刺软坚散结,待热清湿去便通浊化,则病症消失。
3、口腔科
单某,男,48岁,2011年7月初诊。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0年,加重1周。溃疡以颊粘膜、舌缘、唇内侧为多,疼痛严重,影响进食和说话,大便秘,小便色黄灼热,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平素嗜食醇酒及肉类海鲜。诊断为口疮,证属脾胃湿热,治以清利湿热,泄浊排毒。药用黄柏、苍术、白及、生炙甘草各15g,当归、雷公藤、熟大黄各10g,川牛膝、大青叶各20g,薏米、白芍、白茅根、土茯苓各30g,竹叶6g,1日1剂,3剂后,口腔溃疡疼痛明显缓解,未再新发。
再服5剂,二便舒畅,口腔溃疡已经大部愈合。效不更方,嘱隔日1剂,再服3剂,口腔溃疡愈合。去竹叶、白茅根,减大黄为6g,加黄芪15g,嘱其隔日一剂,再服3剂以善后。
按:复发性口腔溃疡是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病。溃疡灼痛明显,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点。典型溃疡呈黄、红、凹、痛特征,即损害表面覆有黄色或灰白色假膜;周边有约1mm 的充血红晕带;中央凹陷,基底柔软;灼痛明显。中医称为口疮,多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腻,火热内生,循经上攻,熏蒸口舌,或情志过极,思虑过度,五志郁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熏灼口舌。方中四妙丸、土茯苓清利湿热,大青叶、雷公藤解毒,熟大黄通便泻热,竹叶、白茅根清心利尿,白芍合甘草缓急止痛,白及敛疮。合用诸药清热化湿,通便排毒。
4、妇科
郑某,女,28岁,2009年8月初诊。产后3个月,全身不适2个月。2个月开始出现全身沉重,腰以下为甚,伴四肢大小关节游走性疼痛,无关节肿胀,晨起甚,畏风怕热,动则汗出,便秘溲黄。观其形体较胖,面红润,声高气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产后身痛,证属湿热阻络,营卫失和。治以清热除湿,调和营卫。
药用黄柏、苍术、黄芪、丹参、木瓜各15g,薏米、青风藤、土茯苓、白芍各30g,川牛膝、鸡血藤、忍冬藤、独活各20g,桂枝、生甘草各6g,1日1剂,6剂后,自述全身如同卸去重物一般轻松,关节痛消失,怕风缓解。嘱其继服,隔日一剂,再6剂,症状缓解。
按:产后风湿是一个发生于产后(包括流产、小产)百日内出现的肢体、肌肉、关节不适,疼痛,酸痛,重着,麻木,或功能轻度受限的常见病证[1]。临床中本病以虚瘀多见。本病人病证复杂,畏风怕热,易让人判为寒热错杂。但详辨即可根据面红润,声高气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诊为湿热内蕴。湿热阻滞,营卫失和,则自汗,热随汗泻,则怕冷。故以四妙丸清利湿热,木瓜、青风藤、独活、土茯苓、忍冬藤除湿通络,鸡血藤、丹参、黄芪、桂枝、甘草、白芍则消补兼施,调和营卫。故获良效。
5、泌尿科
肖某,男,32岁,2009年7月初诊。排尿困难伴尿道口浆液性分泌物3天。检查:尿道口红肿,有白色浆液性分泌物,小便灼热,尿道不适、发痒,舌红苔薄黄脉滑数。化验检查:未找到淋球菌,支原体阳性。发病前有冶游史。诊断为为淋证,治宜清热利湿,化浊泻毒。
药用苍术、黄柏各15g,白茅根、薏苡仁、土茯苓、萆Z、车前草、公英、滑石各30g,川牛膝、泽泻、丹皮各15g,黄芩、生甘草各10g,1日1剂,配合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6剂后,尿道口无分泌物,尿道不适缓解。再服6剂,化验检查:支原体呈阴性。
按: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指由淋菌以外的其它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尿素分解支原体所引起的尿道炎,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病之一。中医称为淋证或淋浊,多因宿娼恋色或误用不洁器具,导致湿热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上犯膀胱,湿热熏蒸,精败肉腐,气化失司,浊气久恋不散所致。治以四妙丸、土茯苓、萆Z、车前草、滑石、泽泻、白茅根清利湿热,公英黄芩、生甘草解毒,丹皮凉血清热,共奏清热利湿,化浊泻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