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椎有什么作用
大椎穴是养生保健之要穴,在于足六阳经与督脉交会之处,为阳脉之海,俗称“诸阳之会”,具有振奋人体阳气、强身保健、通阳解表、疏风散寒、退热镇静等作用。
临床多用于治疗诸虚百损、感冒、咳嗽、气喘、骨蒸盗汗、形寒肢冷、热病、神志病等。《类经图翼》载:“大椎,主治五劳七损,乏力,风劳食气,咳症久不愈。”《干金方》曰:“短气不得语,灸大椎随年壮。”随年壮是指所灸壮数与患者年龄数相同。
现代研究表明,大椎穴可以治疗下列疾病:
I、呼吸系统疾患:治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支气管炎。
2、神经系统疾患:治癫病、精神分裂症。
3、血液系统疾患:可增加白血球。
4、主治发热,为全身退热要穴。
5、其它:亦治咳血、呕吐、黄疸、小儿惊厥、中暑.荨麻疹、角弓反张等,还有强壮全身和解尿毒的作用。
二、大椎怎么定位
大椎穴在第七颈惟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恰好与肩相平。使病人正坐乎肩,略低头,在第七颈椎下,第一胸椎上陷凹处取穴。当低头时,颈后与肩相平处,出现一个高突,即第七颈椎,其下即大椎穴。有的人出现两个,下面最大的、会活动的是第七颈椎。
三、大椎用什么方法灸
1、艾条悬起灸:每次温和灸30―40分钟,以局部潮热微红为度。每次或隔1―2日1次。
2、艾炷直接灸:以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灸之,每次5―7壮,发泡或无瘢痕灸,隔日或每周1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