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中风病怎么办?!中风病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病。很多患者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出院时经常来问医生出了院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解答。
一、对于中风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继续治疗。首先,对于出现偏瘫、运动不灵活的患者,需要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在患急性脑血管病之后一年内,患者都会不断的进步,黄金治疗期是前3个月。康复训练包括在专业的康复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可以一对一徒手康复训练,也可以进行器械训练,要根据每个病患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有偏瘫的患者这个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它的效果要超过针灸。针灸是中医学对于中风病治疗的特色。可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对于感觉障碍、麻木、大小便控制障碍也有效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有偏瘫的患者不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一味的只是靠着针灸进行康复,这就大错特错了。
二、对于中风后情绪障碍的治疗。中风病患者从一个生活自理,各方面都很正常的状态突然陷于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等困境,其心理方面很难接受这个现实,出现抑郁焦虑,有的患者甚至失去生活下去的信心。中风后抑郁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因此,作为家属和医生要给予足够的关怀和照顾,帮助患者接受现实并且鼓励其继续勇敢的生活下去。持续的抑郁是需要药物治疗的,比如百忧解或西酞普兰等,需要神经科医师评估后指导治疗。
三、预防下一次卒中的发生。虽然脑卒中来势凶猛,有时防不胜防,但是临床上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一旦脑梗塞发生,就要开始二级预防。脑梗塞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对未发生脑梗塞疾病的危险人群而言)和二级预防(对脑梗塞患者而言),预防措施无论对脑梗塞患者或脑梗塞高发危险人群都十分必要。脑梗塞二级预防,就是指对已经发生了脑梗塞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梗塞复发。脑梗塞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寻找和控制危险因素;另一个是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简单的来说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主要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对于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中药的防治。二级预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广大的医生和患者必须重视的治疗。脑动脉硬化斑块是脑梗塞的病理基础,除非手术治疗否则这个病理现象是不能逆转的。因此非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必须长期服药控制。基层的医师应跟进前沿的诊疗常规,高度重视,并指导患者。中医中药在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和预防上有很积极的意义。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患者在西药基础治疗之上,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其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程度,以及中风后抑郁的发生,整体精神面貌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
四、生活起居方面的自我调整。
1、合理积极的运动,以不感疲劳为度,不宜做剧烈运动,如快跑、登山等,可进行慢跑、散步、体操、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2、坚持饮食调摄,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清淡少盐、少糖膳食,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克左右,对于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大有益处,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也要进行饮食控制,避免进食含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骨髓,海味、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高尿酸血症也是动脉硬化的独立致病因素,需要广大患者和医生重视。
3、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烟酒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大力提倡戒烟戒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