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42卷第11期山东医药
黄世明 王振声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250014)
近年来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复发和预防愈来愈受到临床重视。
1 复发原因
尿路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因素相当复杂。目前的研究并未彻底揭示结石的形成机理,一般认为高尿钙、高尿酸是引起结石复发的主要诱因;结石形成抑制物减少、活性改变也是复发的主要因素。从临床角度分析,复发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泌尿外科黄世明
1自然环境: 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等气候干燥、湿热地区的人,体内水分容易过多蒸发导致尿液浓缩、尿盐沉淀、尿中结石促进物活化而产生结石,因此这些地区人群的结石发病率、复发率均相对高。
2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性酸中毒患者的尿液呈酸性,因尿酸盐沉淀易发生膀胱内尿酸盐结石(此类结石复发率较低);常食用高动物蛋白、大量奶制品、高糖饮食者尿钙、尿草酸、尿酸含量升高,易发生草酸钙为主的肾结石,且治疗后复发率高达60%~80%。高钙、高钠饮食可引起高钙尿,容易产生尿路结石。
3某些特殊疾病: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可引起溶骨性和肠吸收性高血钙、明显高尿钙,肾结石易形成和复发;胱氨酸尿症因尿中过饱和胱氨酸的存在,容易形成胱氨酸结晶继而形成结石;其他引起钙磷代谢异常的疾病,如皮质醇症、制动综合征、慢性消化道疾病、肠大部分切除术后等,有可能形成高尿钙或排出酸性尿,使结石复发的可能性增加;恶性肿瘤、白血病、痛风症等可致尿酸增高,复发的可能性增加;某些特殊疾病(如肢体端肥大症)患者可由于高水平生长激素的作用,致尿钙、尿酸排泄量增多,结石发病率和复发率可能高于正常人群。
4梗阻与感染: 尿路梗阻、感染、结石三者之间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尿路梗阻(如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输尿管局部水肿、输尿管息肉、膀胱颈部梗阻等)者尿液排泄不畅,尿液中脱落细胞、钙盐沉积易致尿路结石;结石治疗后如梗阻的病因未解除,则结石可复发。尿路感染者尿液中细菌可分解尿素而导致结石形成,细菌和炎症产物也可作为异质核心诱发结石;文献报道感染性结石复发率达20%。
5异物或结石沙粒残留: 滞留于尿路中的异物(如导尿管、支架管、缝线等)均可诱发结石。这些异物先是被尿中的粘蛋白附着,逐渐沉积形成结石。ESWL时如结石排出不彻底,残留的结石沙粒可能成为复发结石的核心。
6其他:某些药物可能促进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如大量服用维生素C、D,磺胺类药物;结石治疗过程造成的泌尿系统损伤如输尿管狭窄、炎性水肿、输尿管息肉等都可使结石的复发率增高。
2 预防
2.1 调整饮食和营养结构 结石形成是人体异常矿化在泌尿系统的表现,此类患者常被称为具有“结石体质”。因其结石的复发性大,为防止尿液中结石成分过饱和,应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另外应避免高蛋白、高糖和大量奶制品饮食的摄入。适当偏重素食(但应避免少食用菠菜、青蒜、洋葱、竹笋等)或含高镁、高枸橼酸成分的食物,可明显减少结石的复发。
2.2 控制感染、解除梗阻 对于结石尤其是感染性结石在治疗后必须注意尿液中细菌的监测和治疗,彻底清除细菌才能有效降低结石的复发。结石排出或取出后,必须解除可能存在的梗阻因素;治疗中还要避免新的创伤,以免造成继发病变,形成新的梗阻。
2.3 调整治疗方法 由于残余结石可能导致结石复发,因此治疗过程中取石、排石均要彻底。手术取石后应冲洗腔道,尤其是下盏、憩室等结石较难排出的部位,避免微结石残留而诱发二次成石。ESWL治疗后患者尿液中成石因素的分泌均不同程度升高,而且不同机型碎石机对尿液中成石因素的影响也不同。碎石过程中脱落的组织可作为异质成为结石的核心;碎裂结石的微小颗粒由于能量冲击嵌入粘膜,形成病理性沉着,均增加了复发的可能性。ESWL治疗时应注意冲击波源的选择,应使其使对组织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值得推广的是电磁波碎石机。
2.4 药物预防 适当服用噻嗪类、枸橼酸盐、磷酸盐、镁类、维生素B6、维生素磷酸钠、别嘌呤醇等排石药物,对于排出残留微结石、降低尿中成石成分的浓度有较好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