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季是万物更新之始,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自然界各种生物萌发生育。气候转暖,雨水增多,同时也适合各种细菌和微生物孳生,而人们经过一冬的蛰居,体内多有积热,人体抵抗力减弱,邪气也易乘虚而入,多种旧疾容易发作出来。在皮肤上,一些银屑病、湿疹、春季过敏都开始陆续增多。为了增强抵抗力,减少皮肤问题,我们需要在皮肤护理和饮食起居中多加注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皮肤科刘青云
一、皮肤护理
1.防过敏 春季风沙加大,花粉增多,每年3~6月,都会有较多皮肤过敏的患者来到医院就诊。常见的疾病有荨麻疹、花粉症和接触性皮炎。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有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在吸入尘螨、花粉、羽毛、空气中飘浮的一些挥发性化学气体后,都可以发病。患者表现为皮肤突然发痒,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扁平高起的风团样疹块,所以又叫风疹块。疹块有的苍白,有的发红,而且越起越多,可遍及全身。疹块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但易反复发作,有的可能变成慢性荨麻疹,该病可连续发病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急性荨麻疹发生于喉头黏膜,可导致阻塞、胸闷、严重者可窒息,或因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花粉症:花粉的传播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昆虫传播;二是靠风传播,花粉随空气飘散。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接触到花粉后,就会发生花粉性皮炎,又称花粉症。患者表现为过敏性鼻炎、皮疹、全身瘙痒、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甚至出现胸闷、哮喘等症状。也有的人对柳絮、杨花过敏,每到柳絮飘舞,杨花纷飞季节,这些人的面部、手部等暴露部位就会红肿、瘙痒。
接触性皮炎
由于患者接触某种物体、主要是植物而引起的皮炎。有许多植物的叶、茎、花、果等对人的皮肤有剌激作用,像漆树、荨麻、除虫菊等。如果无意中接触了这些植物,轻者裸露部位有痒或者灼烧感,局部出现红斑,或有针尖大小的丘疹密集,重者红斑肿胀疼痛,并出现水泡。少数严重者还会有发烧、怕冷、头痛、恶心等症状。这类病如治疗及时,处理得当,一般10天左右就可痊愈。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转成慢性皮炎。
目前对各种过敏症尚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在群花绽放,花粉飘洒的季节,有过敏体质的人尽量少到野外、树下或花丛中去活动,外出时要带上口罩、眼镜等,尽量减少暴露部位,也可提前服一些防过敏的药物,如开瑞坦,西替利嗪等。发生过敏性皮肤疾病后,千万不要自己到药店买药膏涂抹,因为外用药中多数都含有激素,如果用在面部会形成激素性皮炎,患者表现为用药后短期内很快见效,停药后反而加重,长期使用下去形成药物依赖,皮肤会变的粗糙、萎缩,皮疹症状更严重,治疗起来难度更大。所以,患者最好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斑贴过敏实验,明确致敏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2.保湿 北方的春季,风沙比较频繁。干燥的春风减少了空气中的湿度,虽然阳光不强烈,但日照的时间开始明显加长。这些对肤质偏干的人们来说,似乎不那么美妙,这使皮肤中本来就含量偏少的水分流失,导致皮肤出现脱水的症状。
皮肤是机体的天然屏障,直接与外界接触,最易受到春天干燥气候的侵害。特别是我国北方,春天风沙大,空气干燥,易使面部皮肤含水量降低,出现干燥紧缩,局部蜕皮或生出皱纹等现象。因此,春季人们要特别注重皮肤的保湿护理。经常在户外活动、外出旅游者尤其要做好自我防护,应戴上遮阳帽,涂上防晒油或润肤剂,以防阳光曝晒。
春季选用的保湿护肤品,应遵循透气、补水、保湿的原则,比冬季用的护肤品油性低一些为好。这样,既不会影响皮肤的正常疏通,又能给皮肤提供营养和保护。水是最好的美容剂,洗脸时宜用冷温水交替,既可祛除颜面油垢,又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使面部细腻净嫩。在洗澡或洗脸时,不要过分使用去脂强的洁面、洁肤乳,否则皮肤会失去脂膜的保护而缺乏对外界的抵抗力,容易导致皮肤过敏,皮肤水分不足,出现皱纹。可以增加补水护肤品的使用,长期在干燥环境工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保湿喷雾,以改善肌肤缺水的状态。另外,经常为面部皮肤按摩,也可以改善肌肤状态,增加对水分的吸收。
春季,人们要注意给机体补充水分,除了白天正常补充水分外,睡前和晨起后最好也要喝一杯水,这样不仅对皮肤保湿有益,还可稀释血液,有益心脑血管健康。此外,新鲜果汁、蔬菜汁、茶水,都是很好的饮料。
3.防日晒
春天阳光明媚,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强,海拔每增高1000米,阳光中紫外线的含量就增加10%。当人们外出踏青郊游时,户外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往往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诱发日光性皮炎。一般人在日晒数小时至10余小时后,外露的皮肤上会出现脱屑、瘙痒、烧灼感、剌痛和肿胀等症状,也有的患者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老百姓又叫“桃花癣”。
还有许多人喜欢到野外采集鲜嫩的野菜吃,而有的野菜可诱发和加重日光性皮炎。所以,患过日光性皮炎、季节性皮炎的人外出时应打上伞,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不要使用碱性的化妆品和香皂,这类物品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经常有户外活动的人,应当注意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但由于春天的阳光不像夏天那么强,不宜使用高防晒系数的防晒霜。因为,高防晒系数的防晒霜一般比较油腻,透气性也比较差。
二、情志调节
中医学的观点认为,春季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故春季养生,在情志方面,要加强修养,做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忌暴怒和精神忧郁。在春季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相适应,以利春阳之生发。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万象更新,万物始生,在调养精神方面,也应顺从自然,重点放在一个“生”字上。在春天里,人的意志当顺应生发之气,此时要力戒动怒,更不要情绪抑郁,思想上要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身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使情志“生”发出来。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不常生恼怒和忿恨,保持乐观情绪,则精气不易耗散,脏器不易老化,形体不致衰惫,自可祛病益寿。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应注意调养精神、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三、饮食调养
中医讲食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所谓“酸”不是现在常说的酸性碱性食物的意思,性味和味道大致相同,但也不是太绝对。而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味道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比如大枣和山药。祖国传统医学讲究天人合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么人也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且五脏与四季对应,春天属木,肝气旺。中医说的‘肝气太旺’,大致相当于说人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就是现代语言所讲的‘应激’反应状态。肝气旺,人就容易发怒,容易紧张,容易急躁。”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也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在整个春季里,食养原则是减酸益甘而养脾气。因为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不能再助长肝气以免过旺,这样可以保护脾气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为了抗御肝气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强脾气,可以此加强机体的防御。
所谓“酸”不是现在常说的酸性碱性食物的意思,性味和味道大致相同,但也不是太绝对。而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味道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比如大枣和山药。五谷杂粮,大部分都算“甘”,性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核桃、栗子等等,不是完全由口味来分。如果把“甘”理解为多吃糖可就错了。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为食养原则。
由于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营养消耗增加,因此应多选用既升发又富有营养之食品,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豆豉、大麦、小麦、大枣、瘦肉、鱼类、蛋类、花生、芝麻、柑桔、香蕉、蜂蜜、姜、葱、蒜之类;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冬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马兰菜、枸杞头、香椿头等,可起到清热泻火、凉血明目、消肿利尿、增进食欲等作用。
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等患者,应禁食含有异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猪头、鸡头、海腥鱼、蛾、蟹之类。
此外,在饮食方面还应注意少吃辛辣,多食青菜、水果等清凉滋润的食物,以抵消体内外的不平衡。如:煮橘子皮当水喝,可以化痰止渴,理气和胃;用茅根和芦根泡水,或用鸭梨、荸荠去皮煎水喝,可以清热润肺;多吃萝卜可以理气、化痰、和胃。
春天气温升高后,细菌、病毒也活跃,应多吃有利于调节免疫功能的食品,可常吃些野菜,比如鱼腥草,它抗感染的功能就很好,焯一下,那种特别的腥味就可以去很多,再略加调料拌为凉菜。
四、运动锻炼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气升发,天地自然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把握这些特点,顺应春令舒畅生发之气,注意气候多变,从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调适,对保持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可以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增加户外运动,形式可以灵活掌握。放风筝是一项非常适合春季的体育活动。放风筝可以改善我们的颈椎活动,也可以清神明目。
人体的养生要和季节配合起来,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也就是中医理论中提出的“天人相应”。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的最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物俱生,万物以荣,早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乃养生之道也。”其意思是说,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是采纳大自然之气养生的大好时机。所以,春天应加强体育锻炼,多到户外运动,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扭秧歌、踢踺子、跳绳等,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使之获得更多氧气,以使脑组织得到较多的血液和氧气,从而使脑组织能适应季节性血液循环的变化。
在运动上,动作宜舒展、畅达、缓慢,犹如百草萌芽,风摆柳丝,蜻蜓点水,运动量不宜过急或过大。我国古代著名长寿医学家孙思邈指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故运动切忌过分活动,以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有悖于“春夏养阳”之旨。
此外,要开展春游活动。春游俗称“踏青”,它可以使人受寒冬禁锢的神经得以开放。到春光明媚的野外,到翠绿如茵的草地,到水流潺潺的溪边……接受日光浴、空气浴,在花的世界和绿色海洋中,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效果。
春天风和日丽,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可是,人在感到舒服爽快的同时,却又会产生困倦和思睡,加上春夜要比冬夜短,使人感到“春眠不觉晓”,困倦无力,精神不振,这些现象中医叫做“春困”。
“春困”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态,而是“生物钟转换”――人体不能适应气温升高的环境变化,体内发生了“血液重新分配”生理变化所致。
那么怎样才能预陟春困呢?
一要保证充分睡眠时间,保持乐观开朗情绪,克服消极懒惰思想;
二要听一些振奋人心,或富有幽默韵味的歌曲和相声小品,从而启发心扉,消除“春困”;
三要适当增加营养。春天是肝旺时期,若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更旺,损伤脾胃。因此,春天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新鲜蔬菜、水果等;
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吸烟,如不太冷就适当减些衣服,或用冷水洗脸,都会使困意尽快消除;
五要活动肢体。困倦时,可以站立起来,活动活动肢体,蹦蹦跳跳,能舒筋活血、通利关节,使大脑兴奋起来,驱除“春困”。
此外,在春季预防春困中,还应注意:
忌蒙头睡觉。因为被窝里空气混浊,氧气稀少,蒙头睡觉极易引起胸闷、恶心,或在睡眠中惊醒、出虚汗,并影响睡眠效果。
忌夜间憋尿。初春夜凉,有的人就寝后因怕冷而不愿起来小便,谴成长时间憋尿。这样既容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和影响睡眠,又会导致心理性紧张,促进血压升高。
忌紧闭门窗,因为紧闭门窗后室内氧气不断减少,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关门窗后,人体的皮肤毛孔以及室内久存的杂物所散发的异味气体,也可使人头昏脑胀,影响食欲和睡眠。
春季养生:因此,春季养生在起居、情志、饮食、运动锻炼方面,都应当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发向上的特点,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
补充备忘录:
1.经常洗头,养成勤洗头的习惯,可防止敏感物质如灰尘、花粉等附着在头发上,进而引发皮肤过敏。
2.多摄取维生素A、C及E等,这些都是对皮肤有益的,对健康皮肤如此,对敏感皮肤更为重要。
3.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均衡的饮食及充足的睡眠。
4.避免过度的日晒,使用敏感肌肤专用的防晒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