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好发于青壮年,对病人的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殖功能以及心理产生严重的损害。人群发病率为1/10万,尸体解剖检出率为20%--30%。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垂体激素放射免疫检测、CT和MR的临床应用及人们是对垂体腺瘤认识的深入,垂体腺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垂体腺瘤的分类】
1、根据垂体腺瘤大小可分为:
(1)微腺瘤(直径<1.0cm
(2)大腺瘤(直径>1.0cm)
(3)巨大腺瘤(直径>3.0cm)。
2、根据免疫组化技术分类:垂体腺瘤可分为
(1)泌乳素细胞腺瘤;
(2)生长激素细胞腺瘤;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
(4)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
(5)促卵泡素细胞腺瘤;
(6)黄体生成素细胞腺瘤;
(7)多功能细胞腺瘤;
(8)无功能细胞腺瘤。
【临床表现】
1、头痛:早期约2/3的病人有头痛,常位于双额、前额、或眼
球后,呈间歇性发作或持续性隐痛。
2、视力损害:视力减退大部分是从一侧开始。视力减退可以是
渐进性的,也可以是迅速发展的,晚期视力减退是肿瘤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萎缩所导致。
3、肿瘤压迫局部:可以影响外展神经或动眼神经出现患侧眼球内斜或患侧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固定;肿瘤向前伸展至颞叶,可引起癫痫、精神症状;肿瘤显著向鞍上发展、可以影响下丘脑出现嗜睡、多食、肥胖、行为异常等症状;肿瘤向蝶鞍和鼻腔发展、可出现鼻出血、脑脊液鼻漏。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可诊断垂体腺瘤。垂体腺瘤的临床症状包括垂体功能障碍和垂体邻近结构受压两组症状。临床上对闭经、泌乳、不孕,阳萎、性功能障碍,身体过度发育、肢端肥大、皮质醇增多的表现,视力视野障碍、眼底视乳头萎缩,以及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应该考虑有垂体腺瘤的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内分泌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证实。
【治疗】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可以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切除,有以下优点:创伤极小,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病人的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