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个方面,且把治未病作为中医治疗的更高境界。近两年我在临床工作中,有意识地开展了“未病先防”的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病例选择以所认识的朋友及同事为主,共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这些人都在正常地工作,生活,在实际生活中,他们都是“没有”病的人,也就是所谓的亚健康人群。
治疗方法采取针刺或耳穴压豆,取穴以肝俞、胆俞、太冲、丘墟为主,辅以大陵、足三里等,耳穴以神门、肝、胆、内分泌、皮质下、脾为主。一般一周一次或两次,以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效果的评价以病人的自我感觉、精神状态为主,以舌苔、脉象的变化为辅。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黄帝内经》说:“喜怒伤气,寒暑伤形”;“百病生于气”。也就是说情志变化太过,则病从内生,直接损伤五脏气机;而六淫伤人是先侵犯人体的肌表。因为此类人群的不适主要是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引起,所以在治疗中,以调肝胆为主,配以心包经和脾胃经的腧穴,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在开展“治未病”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我有一位外国朋友,身体很好,整天活跃在运动场上,但这人是出了名的脾气很爆的人。一次他要求我帮他把把脉,他的脉弦劲有力,但无柔和感。于是我对他说,他应该针灸调理调理,泻一下肝火,控制点情绪,不然对他的身体不好。但他认为他的身体好着呢,不需要治疗。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一年后他得了脑血栓,那年他才35岁。
在临床中,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既反映了治未病的宗旨,又说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只是现在能意识到这点的人比较少,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应大力宣传治未病,以真正做到治病救人、造福人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