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大肠癌患者可获满意疗效
在近日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中国论坛上,首次披露的一个与大肠癌发病相关的K-ras基因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65.9%的大肠癌患者的基因型为野生型,通过目前最先进的K-ras基因检测结合个体化靶向治疗,约60%的K-ras野生型大肠癌患者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大肠癌唯一的根治手段,但是单纯的手术治疗对一些病人,特别是中晚期的病人还不足以达到完全根治的目的,还需辅助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抗肿瘤药物靶向性地与肿瘤的不同特异性靶标位点发生作用而杀死肿瘤细胞,靶向治疗对正常组织影响较小,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肿瘤模式。
基因检测筛查势在必行
在长期的观察、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学界逐渐发现,同样性别、同样的年龄,甚至同样分期的病人,用同样药物的时候,有的疗效好、有的疗效差,说明大肠癌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只有同病异治、因人而宜,实施个体化治疗,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选择适合他们的药物,K-ras基因成为第一个可用于对大肠癌靶向治疗药物进行选择的生物标记物。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大肠癌发生与基因有关,如K-ras基因的点突变、生长抑制基因P53的突变、APC基因丢失、DCC基因突变等。近年来,国际医学界开展了大量有关K-ras基因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员发现,K-ras基因就像我们体内一个“开关”,它在肿瘤细胞生长以及血管生成等过程的信号传导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正常的K-ras基因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一旦发生突变,它就会持续刺激细胞生长,打乱生长规律,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K-ras基因检测是目前医生了解大肠癌患者癌基因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K-ras检测已经成为大肠癌患者内科治疗前的必做常规检查。K-ras基因检测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K-ras基因有没有发生突变,更重要的是它有助筛选出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靶向药物治疗,实现对大肠癌病人的个体化治疗,从而达到良好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同时大幅减少不必要的治疗费用和毒副作用。
K-ras基因分为正常状态(称为野生型)和异常状态(突变型)两种类型。一项多国科学家参与的大型III期临床试验(CRYSTAL)研究表明,对于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一线接受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联合化疗有效率达59%,肿瘤进展风险下降了32%,整个的疾病控制率将近90%左右,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也大大延长。75个国家已批准爱必妥用于治疗大肠癌。
从目前全球的检测结果来看,60%左右的大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为野生型,我国近40家检测中心已完成K-ras基因检测近1000例,其中65.9%为野生型。K-ras基因检测的意义在于,如果大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为野生型的话,通过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在化疗基础上加爱必妥靶向治疗药物,60%左右的大肠癌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