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儿童皮肤健康首位的疾病就是“特应性皮炎”,该病占到儿童皮肤科门诊就诊人数的三分之一,已经成为需要宝宝爸妈和医生共同关注的儿童皮肤健康问题!对于“特应性皮炎”这个名字可能感到陌生,但提到“湿疹”一定相当熟悉。实际上,特应性皮炎就是一种特殊的“湿疹”。许多婴幼儿时期的湿疹本质是特应性皮炎的婴儿期!济南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高蕾
什
湿疹的概念比较宽泛,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明显瘙痒、易复发。“特应性皮炎”也叫遗传过敏性湿疹,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皮损多种形态并伴有渗出倾向,它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是三兄弟,称为“特应性进行曲”。通常先患有特应性皮炎,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出现变应性鼻炎及哮喘。该病瘙痒剧烈,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
““湿疹”只是目前无法明确病因的皮炎的暂时诊断,许多有湿疹样表现的疾病,病因查清或有特定的表现,而逐步从“湿疹”区别出去,成为独立的疾病。而“特应性皮炎”即是特指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和体质的湿疹。特应性皮炎除了可出现湿疹的表现之外,患儿常有全身皮肤干燥、瘙痒剧烈,且发病部位在不同年龄有特殊性,甚至还伴有其它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对异种蛋白过敏,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清IgE水平升高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等。
在皮肤科门诊我们常碰到有些家长觉得很困惑:我们父母都没有得过这个病,怎么可能遗传给孩子呢?特应性皮炎的病因非常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显示本病涉及遗传、免疫异常和环境等多种因素。遗传是该病的内在因素,环境因素则为促进发病的外在因素,两者相互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内在因素――基因
实际上特应性皮炎是一个多基因遗传的疾病,并不是由某个特定的基因决定的,有时候患儿家长没有,但是家族中有人得过,或者某些基因里面有缺陷,只是没显现出来而已。早在1916年Cooke和Van
de
Meer两位教授就发现了父母一方有特应性皮炎,其子女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率可达25%以上,2岁内发病率可达50%以上,如果父母双方均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发病率可高达79%。可见基因在该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是哪种基因出现了问题,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呢?我们人体的皮肤像是一堵墙,起到抵御外界环境刺激,保护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皮肤屏障功能。这一功能的完好依赖于以人类染色体1q21上的丝聚合蛋白(Filaggrin,FLG)为基础的角蛋白细胞骨架(“砖块”)、细胞内脂类(“灰浆”)和表皮朊酶类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而特应性皮炎患儿却存在FLG基因功能缺失,导致皮肤屏障“砖-墙”结构发生改变,保湿保水能力下降,不能抵御外界环境刺激物及微生物的入侵,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外在因素――环境
有家长问,以前没觉的有这么多孩子患这种病,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高的发病率呢?
前面我们提到特应性皮炎的发病除了基因问题,还有我们的环境因素。近三、四十年,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促进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某些环境和食物中的物质如花粉、尘螨、牛奶、鸡蛋、腰果、花生及海鲜等,对特应性皮炎孩子来说已经不再是共存物质和美食,而是可怕的变应原,它们可能会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诱发加重疾病。
此外,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注意到勤洗手和洗澡,以消除环境中的病菌,避免感染疾病,却忽视了皮肤的保护措施(如润肤),使皮肤处于过度清洗状态,加剧了皮肤干燥,破坏了屏障功能,诱导了疾病发生。
特应性皮炎具体有哪些表现呢?特应性皮炎根据年龄、发病部位和皮损形态改变分为三个临床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与成人期。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略有不同,也可互相重叠。了解特应性皮炎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理解本病的特点。
特应特应性皮炎根据年龄、发病部位和皮损形态改变分为三个临床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与成人期。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略有不同,也可互相重叠。
婴儿期(出生~2岁)
约60%患儿在1岁以内发病,大多数所谓的婴儿湿疹(“奶癣”)实际上就是婴儿期的特应性皮炎。皮疹主要以面部为主,如头皮、额、颈、腕及四肢伸侧等常受累,表现为瘙痒性红斑、红斑基础上可见丘疹、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皮损可迅速扩展至其他部位(如头皮、额、颈、腕及四肢伸侧等)。患儿因瘙痒常烦躁伴哭闹不安,可影响睡眠。病情时重时轻,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也可出现继发感染。一般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部分患者病情迁延并发展为儿童期特应性皮炎。
儿童期(2~12岁)
多在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缓解1~2年后发生并逐渐加重,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多发生在四肢屈侧,双肘窝、N窝受累最常见,俗称“四窝风”。其次为眼睑、面部和颈前。皮损颜色变暗,渗出较婴儿期减少,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久之肥厚。此期皮肤非常干燥,全身瘙痒很剧烈,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青少年与成人期(12岁以上)
指12岁以上青少年期及成人阶段的特应性皮炎,可以从儿童期发展而来,也可直接发生。好发于眼周(眶周黑晕)、颈周、肘窝、N窝、四肢、躯干,某些患者手掌和脚掌部位明显(掌纹征)。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肥厚性皮损,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大多数患者在20岁后病变逐渐减轻,少数严重者可持续至老年期。
此外,特应性皮炎患者可伴有一系列皮肤特征性改变,包括干皮症、耳根裂隙、鱼鳞病、掌纹征、毛周角化症、Dennie-Morgan眶下皱褶、眶周黑晕、白色糠疹及非特异性手足皮炎等特殊体征,都是特应性皮炎的皮肤表现。
治疗:糖皮质激素药膏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主要药物,应根据年龄和皮损状态适当使用,同时应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外用免疫调节剂治疗也取得较好疗效。口服抗组胺药可不同程度的缓解瘙痒和减少搔抓,继发细菌感染时需加用抗生素。此外,除了药物治疗,保湿护理也很关键,可有效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减轻反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