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闭锁作为肝胆疾病的一种对新生婴儿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手术)的不断发展,胆道闭锁的治疗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但BA患儿的预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患儿手术的年龄、BA的类型、肝损坏程度等。有研究资料显示,胆道闭锁更多的倾向为后天获得性疾病而并非先天性疾病。此外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生病变的肝脏和胆道,再次表明为一种进行性的炎症[11-12]。肝门空肠吻合术应尽量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因为炎性病变的发生会使胆管发生进一步的闭塞、硬化甚至部分消失
[13]。济南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胡元军
本研究结果发现,BA患儿的预后效果受到手术时患儿年龄的影响,观察组的患儿年龄较小,与对照组接受手术时的平均日龄差别有显著性(P<0.05)。再次证明了对BA患儿应尽早诊断、尽快治疗,才能进一步的阻止或延缓病变的发展,为预后打下基础[14]。
肝功能检测在评价BA患儿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例如肝细胞的破坏会伴随着血清转氨酶的升高,胆汁引流不畅或肝功能不足会进一步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此外肝纤维化是BA患儿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其他各种慢性肝病中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BA患儿肝脏纤维化程度较轻,对照组BA患儿肝脏纤维化程度较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肝脏纤维化程度对BA患儿的预后同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肝脏纤维化越严重,预后效果越差,两者成负相关。肝脏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可引发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并最终导致患儿的死亡[15]。
另外,肝门空肠吻合术后上行性胆管炎的发生对于预后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我们观察的病例中,有5例患儿术后初期病情恢复良好,可排出金黄色大便,黄疸明显消退,各项化验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在出院后半年内均反复发生上行性胆管炎。经抗感染、保肝、利胆等治疗后均得以控制,每次上行性胆管炎的反复均会造成胆道梗阻及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这5例患儿均在术后1年左右死亡。但据我们观察,术后上行性胆管炎的发生尚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有效的避免措施。我们曾尝试抗反流瓣,术后一周给予免疫球蛋白,及长期口服三代头孢类药物等方法,均未见到明显效果。属于不可预测且不可控制的因素。
研究证实MMP-2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由锌钙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组成[16-18]。有研究表明,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MMP-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随着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MMP-2的表达增强[19]。说明MMP-2的异常表达与肝纤维化有密切的联系[20]。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肝门空场吻合术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患儿年龄、肝脏损坏程度以及MMP-2有着密切关系。手术的治疗应尽早进行以防影响治疗效果,其次应密切注意术后肝脏纤维化程度,通过MMP-2等指标的检测可以更加准确的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