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单糖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正常人清晨空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9-6.1mmol/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存、代谢和功能所需要的能量。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50mg/dl(<2.8mmol/L),女<45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mmol/L)。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2.8~3.3mmol/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2.5mmol/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药源性低血糖
主要见于糖尿病治疗时,常因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如磺酰脲类等使用过量、使用后活动增加或饮食配合不合理引起。胰岛素通过增加血糖的利用、减少血糖来源而降低血糖,其作用环节有:
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2、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
3、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
4、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5、促进糖转变为脂肪。
2、反跳性低血糖
是一种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而引起的低血糖。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
3、特发性低血糖
多见于神经质的中年妇女。主要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兴奋过度。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为非器质性疾病,餐后2-3h发作,系血糖利用过度性餐后低血糖。
4、饥饿性低血糖
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肝糖原贮备有限,约为70-100g,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糖异生来维持血糖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求”时即发生低血糖。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率。
5、运动性低血糖
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
6、酒精性低血糖
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丙酮酸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影响很大,糖尿病低血糖症状一定要引起患者的注意,因为低血糖的病情严重之时比高血糖的危害还要大。低血糖持续时间超过6小时,则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对低血糖患者的处理,可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如糖水或糖果等,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或升血糖药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浓度,供给基本能量需要。当症状改善后应详细询问病史,查明原因和诱因,进行对因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