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关于“中药安全,副作用小或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说法。表述这些论点的既有普通的患者也有我们的医者。做为专业人员,我觉的如果是患者说这样的话,还有情可原。因他们没有专业知识,而做为医者能说出这样的言论,只能让我认为你是"为了"充分发扬国家大力发展中医的号召了。
在上学时的教材中关于中药的介绍中有药与毒相提并论。工作十几年后,我对此有更深的认识,中药用对了是有益的良药,用错了就是毒。由于大多数中药药性比较平和,吃错一次二次,从表面上很难看出他的危害。故而有了以前医者治病,本来是小疾,该用攻伐之品,可是此庸医却错用补药,至使病家最后不治而亡。而病家的亲人,却对医者满怀感激,认为医者给病人用的是好药(因为在平常人心里补药就是好药)。病人死亡是得了重病。
嗳!真是悲哀啊!可见无知(专业常识)的可怕。
在下对中药的认识是,中药有四性,寒、热、温、凉,有五味辛、甘、酸(涩)、苦、咸(淡)。每味药都在这些性味中有所偏重,医家也正是利用他们这些偏重,来纠正人体失常之处。如果医家正确的诊断了病者的病因,从而慎重的选择药味,这样无论是攻伐之品,还是补益之药,它都会物有所用。从而人体的病就会产生药到病除之效。反之,轻者病症豪无改变(其实此时患者身体已受伤害只是没有表现于外罢了);甚者会加重病势,更甚者引病转化,象前边提到的例子那样至人亡故。
平时常有些患者向本人询问,何种补药好,而这些人中多数是家境比较殷实。这也可能是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补药就是好药。富者能提出是因为他们有强的购买力。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大错特错。人参是大家都公认的滋补佳品,然正常之人多食之后,将会出现血热旺行之出血之症。阿胶虽好,可他会使人胃口大减。大黄是种厉害的攻伐之品,然在阳明腑实症中,却是最不能缺的良药。附子虽毒,但是对手足寒逆患者来说,却是金不换之品。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好多人会自已配药膳、药酒来自我保健。我对此持反对态度,如果你是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者或者是在医者的诊断出方的除外。但大多是自已找几味补药,就动手做药膳、泡药酒。正如前边提到的,药用对了是益,用错了就是毒。因此我奉劝大家最好不要自已给自已如此保健。因为就是真正的医家,还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最后将所采集到的信息综合分析才能找到患者病根所在,就是这样还会有很多误诊之事发生。虽然我们对自已的身体有所了解,可是这是医家最大的忌讳,自故就有医不治自的故训。
国家近几年大力的提倡发展民族医药,但并不是盲目扩大的发展。现在好多医药电视广告都做中药副作用小甚至无副作用的宣传。这些人我看不是在发展中医药,而是在往死里推中医药事业。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国家政策,大发政策之财。政府有关部门不要再民不告,官不究了。时到了下决心改变这些不良之举,让正确观点引导百姓,让百姓真正体会中医药的益处,而不是受其所害了。
不知不觉中有些跑题了,但这些都是自己心中之言,可能有些偏激,但我想对大家或多或少会有些益处,其中不当之处,望各位看官海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