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病机
椎间盘退变、过度劳损、关节突关节错位及椎间软组织钙化是脊柱损伤的主要病理变化;气血不足、肝肾亏损、外邪入侵、外伤及劳损是脊柱损伤的中医病因病机;脊柱小关节紊乱压迫植物神经是导致脊柱损伤所致相关疾病的发病基础。
2 、综合治疗
脊柱小关节紊乱导致的颈、肩、腰腿痛致病人群广,病程长,缠绵难愈,单纯某一种方法治疗此类疾病难免有局限性,所以师彬主任强调在辨证论证和整体观念下的综合治疗。
2.1 三维平衡正脊疗法(手法) 三维平衡正脊,又称“三维定点平衡正脊”,是以脊柱解剖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为基础,将传统推拿、i伸、斜板、旋转推压等手法融为一体,以牵引i伸、分筋弹拨、按压梳理、旋转复位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纠正病变脊椎错位,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为主要治疗目标,从而治疗脊柱病变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相关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强调“三维、定点、平衡、正脊与整脊”。定点: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确定病变的部位。根据病变部位确定正脊治疗重点及主要纠正的椎体和所要纠正椎体的调整方向。平衡:注重内外、筋骨、上下的平衡。
即强调脊柱病与脊柱相关病治疗的平衡,又重视骨与软组织的平衡,在整个治疗中还要求将整个脊柱作为一个整体,在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其胸腰椎的变化。正脊与整脊:即要“纠正”人体错位失衡的椎体,又要“调整”异常的脊柱骨关系。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为1疗程。
2.2 针灸、拔罐、推拿 师彬主任针灸重视经络辩证和脏腑辨证,因病、因人、因时针刺。病在表,针刺浅如飘;病在里,针刺深至骨。并考虑病人的体质和耐受性,有的病人膀胱经及督脉针刺50多针;而有的病人甚怕疼痛,可能仅1、2针。同时,师彬主任还把西医解剖理论应用在针刺选穴上,常规选穴同时,在肌肉起止点针刺。
师彬主任说“所出为井”,是指经气的起源的位置,同样肌肉的疼痛也要刺激肌肉的“井部”,即肌肉的起止点。针刺一般每天1次,1周5次。如若寒滞经络、气血痹阻型的病症一般加艾灸或者温针灸。病人针刺后常规推拿及拔罐治疗。
师彬主任在推拿上也很讲究,推拿是个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推拿一定要辨证,要经络推拿。推拿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并结合脉诊,根据病人的脉象的情况决定推拿的循经、力度等。时刻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
2.3 理疗 有无菌性炎症者给予超短波、高热频及激光照射治疗等;老年骨质疏松者给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每天1次。对女性带环、身体里有金属者或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及女性月经期、怀孕者禁止物理性治疗。对眼球及睾丸等特殊部位一定要注意。
2.4 药物治疗 常规药物治疗:局部水肿者给予甘露醇或者七叶皂苷钠静滴,有无菌性炎症导致的疼痛者给予高乌甲素静滴,骨质疏松、骨量减少或增生明显者给予骨肽等静滴;同时给予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穴位注射。师彬主任提示在患者急性疼痛期或者水肿期一定要慎用活血化瘀药物,减少药物对水肿及炎症因子吸收的不利影响。
中医中药辩证治疗:针对颈椎病的上肢麻木等症状选用颈痛舒贴剂,1次2贴,1日1次;对于有骨质疏松或者骨量减少者配合柔肝健脾汤[7](组方:党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0g、黄芪20g、山茱萸10g、枸杞子12g、山药15g、甘草6g、赤白芍各12g、当归l0g、柴胡9g、枳壳12g、制附子9g、川杜仲12g、淫羊霍12g、补骨脂15g、丹参20g、全蝎9g、仙灵脾10g、紫河车12g、龟板12g、三七10g),水煎服,日1剂;对于增生、骨质改变明显者应用复方活血膏[8],每次2贴,每日1次。
2.5 针刀、三维牵引治疗 应用针刀技术,整体松解脊柱相关病症的粘连的瘢痕挛缩。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后,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严格按照四步规程进针,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达病变组织,纵疏横剥3刀,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眼。术后常规口服3天阿莫西林,预防感染。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对于腰椎小关节紊乱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患者可行电脑控制三维牵引治疗,牵引距离45-60mm,屈曲度11°-16°,旋转左右各0°-18°,牵引后在条件允许下同时行上述针刀治疗。牵引后8小时内绝对卧床(仰卧),3天内尽量卧床,腰下平脐垫2-75px厚浴巾20天到2各月不等。每周牵引1次,一般2-3次。
2.6 中药熏蒸 患者非急性疼痛期、无水肿及无软组织破损,颈、背、腰部等肌肉紧张,肌张力较高时给予中药熏蒸,用药为师彬主任自拟舒筋活血止痛方,组方:当归20g、川芎20g、桃仁20g、红花20g、苏木30g、荆芥30g、防风3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五加皮30g、白芷30g、乳香20g、没药20g、制川乌30g、制草乌30g、皂刺30g、冰片20g、生栀子30g、生黄柏30g、生大黄30g、威灵仙30g、海桐皮30g。1天1次,或隔天1次,每次40分钟,注意防止患者烫伤和局部肿胀。
在患者出院之后,根据病情,让其用此方水煎外洗,或做成药袋热敷颈、腰、膝等部位,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副药用3天(3次),连续用药2周到3个月,以延续治疗,巩固疗效。
2.7 心理治疗 慢性疼痛患者一般病史长,患者在承受病痛时内心也饱受煎熬,长久的病痛使患者有焦虑、抑郁等症状,给予心理疏导,适当应用抗抑郁药物,对患者疼痛的治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1]。
3、病案举例
3.1 女,41岁。左上腹疼痛1年,加重2月。患者1年前搬运重物后出现左上腹疼痛,胃镜诊断为“胃窦炎”。疼痛时有发作。2月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左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偶有短暂剧痛,但多几分钟内缓解。查体:体温、脉搏、血压等均在正常范围。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
T8棘突左侧压痛(+)。胸椎X线片显示:T8棘突左侧偏歪。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先在患者背部行常规推拿手法,放松背部肌肉,然后运用脊柱旋转扳法,医者一手拇指或掌跟顶住T8棘突向右侧推,另一手拉右侧肩部使脊柱向左侧旋转,双手协调用力,常闻及“咯咯”的复位声,表示手法复位成功。同时行上述针灸、拔罐、理疗、熏蒸、药物等治疗。连续治疗两周后,患者自述无疼痛,查体T8棘突两侧均无压痛,随访两个月,疼痛未复发。
3.2 女,38岁。颈肩部疼痛、酸胀3年。3年前长期伏案工作后出现颈肩部疼痛、酸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行针灸、推拿等治疗及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后病情暂时缓解,不几日疼痛、酸胀又复发,有时因颈肩部疼痛不能扭头,影响工作。辗转多家医院,未见明显好转。
查体:颅神经检查无异常,胸背部未见畸形,心肺听诊无异常,触诊下颈部棘突两侧肌肉压痛(+),肩胛骨内侧压痛(+),T4棘突左侧压痛(+),深触有结节,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正常,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双侧椎间孔挤压试验(-),双侧Hoffmann征(-)。颈胸椎平片显示:C5、C6颈椎棘突向左侧偏歪,胸椎未见明显。
诊断:颈椎病(颈型)。治疗方法:1颈部卧位旋牵扳手法。2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蒸治疗。3消炎止痛、营养神经、缓解肌肉痉挛等药物应用。4择日行针刀松解粘连术。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酸胀症状好转;1月后疼痛、酸胀症状消失,痊愈。嘱其清淡富营养饮食,注意保暖,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