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就象一辆汽车,我们身上的肢体、内脏就象汽车上的各种零件。汽车厂家(母亲)不一样,工程师(父亲)不同,生产批次(出生先后)不同,导致产品(自己)质量有很大的差别,而后期的路况(人生经历,劳作多少,环境因素等)、保养(自己的养生观念,体育锻炼,微小疾病的处理态度等)等不一样,也导致产品出现不同的状态。
就好象有人天生就是奔驰,宝马,大品牌,质量好,保用期是60年,出厂后如果路况好,保养及时,用到70年,才出现问题,反之,可能50年就出现问题;而有的人天生就是奥拓,QQ,小品牌,质量相对一般,保用期是50年,出厂后如果路况好,保养及时,或许能用到60年,反之,可能40年就问题一堆了。如果把保用期换成设计使用寿命,可能更形象一些,但有点危言耸听。
因此,个人身体不好,不如年龄比自己还大的人,只能从先天,后天两方面检讨自己,先天方面自己没辄,那是父母的事,只能从后天来分析:自己是否打拚太过,只顾事业与职位,而透支了身体与精力;是否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得小病,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有没有及时就医处理。
怨天尤人是没道理的,强调种种客观原因也于事无补,怪只能怪自己,内因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解释过程中适当放松口气,开点无伤大雅的小玩笑,如有的老人抱怨老了该享福了,身体却一大堆病,我们不用直接解释太多,可以玩笑地口气问:不让您老得,让您儿孙辈得,您愿意吗?
这时他(她)一般会说:那可别,还不如我得呢。于是我们再顺这话,告诉他,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弱,功能退化,出现疾病是自然规律,人总有年轻身体强壮时,也总有年老体弱时,摊谁身上也一样,就好象汽车,开长了总要有松动,磨损。
通过诸如此类的一些小的语言技巧,排解患者波动的情绪,使之逐渐心平气和,心理平衡,接受现实,然后再做如下劝导:
身体已经这样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从现在开始配合医生的治疗,就相当于汽车大修了,修好以后注意路况,重视保养,及时送修,那么再多开几年应该是没问题的。
如此以来,患者不再忿忿不平,心理也平和了不少,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重视我们的健康教育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预防,而且我们也不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解释,节省诊疗时间。
前面提到体育锻炼,这样又引出一个话题——过度锻炼。
往往内科医生,出于对心肺功能,血压、血糖等方面的考虑,建议患者多进行体育锻炼,于是乎患者象得了圣旨一样,器械、爬山、跑步,早、中、晚,得空就进行锻炼,完全不顾四肢的承受能力,导致肢体过度使用,牵拉幅度大,磨损多,出现损伤,产生一些疼痛性疾病,影响功能,就这样还在忍痛锻炼,唯恐一日不练,就前功尽弃。其实,这是走入了一个误区。
刚才讲到人体象一辆汽车,肢体,内脏就象汽车零件,整车有保用期,车上的零件也有保用期,有使用次数的限制,超出使用极限,就会出现损伤,以新伤治旧病,并不划算。何况,过度锻炼也可能导致内脏承受不了,加重内脏的损伤。所以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过了就起相反作用。
这个度不好把握,但有一点要记牢,疼痛是报警信号,出现疼痛了,该类运动就要适可而止了。否则就会出现新的疾病,可试着增加一些其他肢体的运动,如膝关节疼痛了,就进行一些上肢的器械运动等。
关于患者问的根治与复发的问题,我是这样解释的:您得病之前是“好人”,治好之后最多还算一个“好人”,“好人”还能得病,何况一个治好的“好人”呢?
得过病的地方就是个薄弱环节,再得病的机会要比没得过病的部位及他人更易得同种病,但只要好好保养,改掉以前引起疾病的一些坏习惯,避免不良刺激因素,那么,也可能终生不再复发。
这样既打消了患者不切实际的根治幻想,避免了日后万一复发后对医生的不满,又能使其后期注意预防,从而减少了其复发机会,可谓两全其美。
据我的经验,听了以上所谈,大部分患者都会理解,心情随之开朗起来,能够配合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