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称由来
蛇串疮,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好发于老年人。
本病最早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公元610 年),“甑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于血气所生,状如甑带,因此为名。”
明代《证治准绳》称为火带疮、缠腰火丹,清代《外科大成》称为蛇串疮。
二、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首先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体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中医认为:
1、肝经郁热 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
2、脾虚湿蕴 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肌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