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苗勒氏管激素( 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又称苗勒管抑制物质,是属于转化生子超家族成员之一。两性性腺细胞均可分泌 AMH,但分泌期的量均不同。在雄性由睾丸未成熟的支持细胞分泌,具有使雄性胚胎苗勒氏管退化的作用;在雌性,其主要由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与卵巢功能密切相关,并调控卵泡生长和发育。
抗苗勒氏管激素( AMH) 的生理作用
1、抑制苗勒氏管的发育
在人类,性分化一般是从妊娠7w 开始,AM对两性胚胎期的苗勒氏管都有作用:在男性,当雄激素刺激午非氏管发育时,AMH则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促使苗勒氏管退化,而午非氏管分化为附睾管、输精管、精囊、射精管。在女性,由于缺乏雄激素和 AMH,使午非氏管退化而苗勒氏管发育为子宫、输卵管和阴道上段。
2、调节性腺及生殖细胞的发育
AMH对两性性腺的发育起抑制作用:AMH在男性性分化中主要是使苗勒氏管退化, 并通过阻断睾丸Leydig 细胞的分化减少类固醇激素酶,作用于睾丸的发育并影响其功能; 出生后涉及性腺发育,生殖细胞的调控和诱导睾丸下降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AMH 对早期精子的形成和成熟亦有调节作用。
在女性,AMH由出生后生长卵泡的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其抑制卵巢颗粒细胞上黄体生成激素受体及黄体酮的生物合成,调节卵子的发生及细胞的减数分裂,抑制颗粒细胞增殖和卵泡成熟,对成熟卵泡的选择有重要作用,在人类卵巢组织研究中,其在始基卵泡上无表达,在74%的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上弱表达,在次级卵泡、窦前卵泡和 4mm的小窦卵泡中强表达,而在较大的窦卵泡( 4~8mm)中,AMH 的表达逐渐消失,在>8mm的卵泡中几乎无表达,在闭锁卵泡中亦无表达。
人的小窦卵泡( 3~8 mm) 液中的AMH是排卵前卵泡的3 倍,卵巢有很高的芳香化酶的活性作用,能使睾酮转化为雄激素,而AMH能抑制颗粒细胞中 P450芳香化酶的合成,从而阻碍了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AMH并能使LH受体数量减少,抑制孕激素的产生。
3、AMH其它作用
AMH有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生长和分化等的功能, 还具有抑制肺表面物质的积聚, 抑制胎儿肺成熟的作用。
AMH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1、AMH 与卵巢储备功能
卵巢储备是指卵巢皮质区卵泡生长、发育,形成可受精卵母细胞的能力,表现为卵巢中存在的卵泡数量及其内卵子的质量,卵巢产生的卵母细胞数量和质量下降所致的生育力下降称为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评估卵巢储备功能,预测卵巢对促排药物的反应性是至关重要的前提,也是目前生殖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
在超排卵过程中, 卵巢的反应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下可使不同患者卵泡发育的数量, 质量各不相同,卵巢的反应性主要由卵母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即卵巢储备功能决定。
AMH 是由卵巢颗粒细胞分泌的活性因子,从始基卵泡池募集的卵泡在被选择成为优势卵泡前一直有 AMH 表达,其在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上弱表达,在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中高表达, 而在始基卵泡 闭锁卵泡及卵泡膜细胞中则无表达。
具有正常排卵功能的女性随着年龄增加,月经第3天血清 AMH 水平的改变要早于其他已知激素标志物,如抑制素 B和 FSH,提示血清 AMH 水平能更好地反映卵巢窦卵泡的数量,更准确地为月经正常但生育力下降的女性进行卵巢储备功能诊断。
2、辅助生殖结局预测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IVF-ET成为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成功的IVF-ET临床妊娠是优质胚胎,正常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良好的内分泌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在女性生殖领域中,AMH受到了相当的重视,AMH与IVF治疗结局的关系有其特殊性,研究发现基础血清AMH水平是唯一能够预测IVF妊娠的因素。
3、AMH和男性生殖
精子发生是一个高度有序的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精子发生为激素依赖性过程,激素主要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调控精子发生,即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和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睾酮( T) 是精子发生的调节激素,但FSH和T等并不能直接作用于生精细胞,而是与睾丸支持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产生效应因子,通过旁分泌作用营养生精细胞和调节生精过程。
成年男性睾丸支持细胞产生AMH,精浆中存在AMH由于睾丸组织存在血睾屏障,大分子的AMH 不易溢出进入血循环,因而精浆AMH水平远高于血清水平,有学者研究发现精液正常者精浆AMH水平显著高于精液异常者,精浆AMH水平与精子密度、活动率等呈正相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