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此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显著增加。通过近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加之各级政府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我国高血压管理情况明显改善,控制率明显升高。但因为患者人数仍在不断增加,高血压的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原因是,不管是否患有高血压,通常不测血压或很少测量血压,因此,高血压知晓率较低,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或管理质量不高。
家庭血压监测是提高血压测量水平的重要手段。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定期在家庭测量血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高血压的知晓率与控制率都将显著提高。家庭血压监测通常由被测量者本人自我完成,或由家庭成员等协助完成,因为测量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因此可以避免“诊室血压测量”的“白大衣效应”;家庭血压监测还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乃至数月、数年中血压的长期变化情况或降压疗效。因此,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血压测量方法。
一、家庭血压监测是一种重要的诊室外血压测量方法
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的显著特征是可以在医院外获取大量的血压测量数值,这些数值可能更接近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可以在多个方面提升高高血压的管理水平。
第一,家庭血压监测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不仅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者也需要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一个家庭,如果拥有一台血压计,并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将可及时发现血压升高,及时诊断和治疗高血压,可以更有效控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第二,家庭血压监测可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家庭血压监测可以部分替代动态血压监测的功能,有助于发现并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从而给予“白大衣性高血压”与“隐匿性高血压”患者更为合适的处理。
第三,家庭血压监测可提高降压治疗的质量与达标率。通过家庭血压监测,患者可以更加充分了解其血压水平,更加有效地与治疗医师沟通其血压控制情况,寻找血压未控制或血压过低的原因,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或调整降压药物的用法及用量,从而可以降低血压的长期变异。
第四,家庭血压监测还有助于提高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测能力。家庭血压监测,与诊室血压相比,其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家庭血压监测,可以更准确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家庭血压监测与动态血压监测互为补充,不可相互替代
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之间的一致性较好,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因此并不能相互替代,而是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动态血压监测可避免测量者误差;可避免“白大衣现象”,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可在一个昼夜中获得较多血压读数,取得24小时、白天、晚上的血压均值;可测量活动、睡眠等特殊状态下的血压,发现“隐匿性高血压”,包括“夜间高血压”;可观察血压的昼夜节律,判断夜间血压是否下降;可测量晨峰血压;可测量一天中的血压变异情况。不足之处是测量的直接代价较大,监测时间较长,通常难以多次反复进行,不能观察血压的长期变化情况等。
家庭血压监测直接代价较小;可以监测较长时间的血压,测量不同日间的血压变异情况;可以提高患者管理血压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和降压治疗的质量;可以及时发现血压升高,有助于提高知晓率;部分自动的电子血压计还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另外,还可在有些方面作为动态血压监测的替代方法,比如,也可避免“白大衣现象”,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不足之处是,有时血压测量的质量难以保证,或记录不够准确、不完整;导致患者焦虑,或自行随意变更降压治疗方案等。
三、家庭血压监测方法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应选择按照国际标准方案进行过独立临床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目前验证方案主要包括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国际验证方案、英国高血压学会(BHS)方案或美国医疗器械促进会(AAMI)方案等。传统的汞柱血压计因为使用重金属汞,不建议用于家庭血压监测。气压表式血压计,除了需要测量培训外,不容易准确读取测量结果,也不建议使用。
不管是用于诊断高血压,还是进行降压疗效评估,家庭血压监测都必需规范地进行。综合考虑各国指南建议以及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起床后)、晚(上床睡觉前)各测量2~3个读数,两次测量间隔1分钟。连续测量5~7天。根据5~7天所有测量结果的均值,进行临床判断与评估。
通常,清晨血压较高,夜间血压较低。如果在理想状态下,能够在清晨测量到一个人一天中较高的血压,而在晚上测量到一天中较低的血压,则可对一天的血压有全面了解。因此,清晨测血压时,应尽可能排除那些可能导致血压降低的因素;而晚上测压时,则应尽可能排除那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通常,清晨测压应在起床后的一小时内进行,应在服用降压药物之前。进食有时会显著影响血压,因此,应尽可能在早饭前测量血压。鉴于国内医院通常测量坐位血压,家庭血压监测也应尽可能取坐位。测压前应排空膀胱。与清晨测血压相比,晚上测血压的条件更加难以控制,建议测量晚饭后、洗浴后、服药后的就寝前血压。
四、家庭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监测无疑具有许多优势。即便与动态血压监测相比,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但与诊室血压与动态血压相比,家庭血压至今仍未能在高血压临床诊治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除了家庭血压监测尚不够规范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测量结果的记录、存储与分析尚未全面实现信息化。
如果家庭血压监测能够规范地进行,而且其结果能够以无线传输方式传递到一个云计算平台,记录并存储下来,再经过分析、处理即可用于临床评估。用于诊断高血压,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用于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长期持续监测降压疗效。《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如果家庭血压≥135/85 mm Hg,则可诊断高血压;如果家庭血压<130/80 mm Hg,则可认为血压正常;如果家庭血压在130~134/80~84 mm Hg,建议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五、总 结
家庭血压监测对于高血压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除非有不能或不宜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的某些情况,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血压尚正常者,也应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随着各类全自动的电子血压计进入家庭,家庭血压监测也已逐渐成为高血压患者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方法。而随着互联网、无线通讯与云平台等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家庭血压监测必将在高血压临床诊治工作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