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世界的未来,每一个家庭都希望他们的掌上明珠拥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幼儿园、学校的老师为孩子用眼卫生做了很多辛勤的工作,每一个家长都为自己的儿女如何保护眼睛费尽心思,尽管如此细心的呵护,偏偏还是出现了视力障碍,使父母老师迷惑不解,焦急万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宣传,名目繁多的治疗仪、药物、包治包好的各种功法的问世,使求治心切的父母不知所措。为了弄个明白近则跑到潍坊、青岛,远则到北京、上海,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青少年视力障碍中,近视占绝大多数,其次为远视、散光等,下面就有关防治知识作一下简单介绍。
一、近视眼。它是指静态下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大类,常表现眯眼视物,看近清楚看远模糊。前者主要是晶状体调节异常,眼镜一般不超过600度;可通过良好的用眼卫生、体质锻炼、饮食习惯、多户外活动可得到预防或延缓发展,新近发现大量摄入糖、油炸、烧烤肉类食品可促进其发生发展。后者是眼轴长,与先天、遗传密切相关,药物治疗无效,只有配镜,超过600度,部分病人可选择手术治疗或戴角膜接触镜可得到一定矫治效果。无论哪一类型都应到正规医院睫状肌麻散瞳验光,确定眼镜度数,特别是首次配镜更是如此。
二、远视眼。它是指静态下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分为生理性和轴性两类。前者一般随着身体发育可自行消退(人出生后就有200――400度),是人类生长的正常生理过程;后者是指3―4岁后眼轴仍短,即为真正的轴性远视眼。日常表现为眼疲劳、眯眼、内斜视、弱视等。常在学龄前发现,发现后应立即到医院进行规范性治疗。我们的经验是:
(1)散瞳验光,确定眼镜度数。通常用1%阿托品眼膏每日三次点眼,≤6岁点5天,7-10岁点3天,>10岁用快速散瞳药物。
(2)遮盖健眼,不随意改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辅助治疗,坚持不懈。方法精细家庭作业,弱视治疗仪,网络训练板块等。
(4)定期复诊,调整眼镜度数。≤6岁的1-3个月复验一次,>6岁―13岁3个月半年复验一次,直至视力稳定。这期间一般需2―3年的时间。
(5)伴有斜视的儿童,视力稳定后应行手术矫正。
(6)中度、高度远视眼,应终生配镜。
三、散光眼。静态下物体在视网膜前或后,形成线状成像,主要原因是角膜先天异常。分为远视性散光、近视性散光、复合性远视或近视散光、混合性散光、不规则散光六大类。表现为眯眼、看远看近视力均不清楚。轻度散光如果无视力障碍可以不处理,否则应予以矫正。严重的散光应予以矫正,800度以上的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四、斜视。指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引起的双眼视轴分离。常见有内斜视(俗称“斗鸡眼”)、外斜视(俗称“斜眼”)。一旦发现眼位不正,应到医院眼科就诊,不要惊慌,斜视是完全可以治好的。大部分合并远视通过戴镜可矫正,否则可手术矫正,手术时机选择:
(1)一般不超过7岁;
(2)间歇性外斜视3-5岁;
(3)恒定性斜视1岁以内;
(4)非调节性内斜视1-2岁;
(5)麻痹性斜视,先行非手术治疗6个月-1年再考虑手术治疗。
五、弱视。指眼球内、外部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不到正常(远视力低于0.9)。按病因分为斜视性、屈光不正性、形觉剥压性、先天性四大类;表现为视力减退,眼位不正,异常固视,眼球震颤。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大于8周岁后视力很难提高,但也应坚持治疗,临床证明部分儿童视力提高很好。我们经验是“三需要一定期”,即需要长时间,需要儿童耐心坚持,需要家长耐心配合监督,定期复诊。治疗方法有戴足眼镜、健眼遮盖、弱视治疗仪、网络治疗、后像法、药物疗法等。
除上述视力障碍外,还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视网膜异常等眼内病变,发现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在眼科门诊工作中有时遇到有的7、8岁的甚至更大的孩子上学后才发现视力差,到医院检查发现有弱视,治疗比较困难,在此提醒各位爸爸妈妈们,宝宝3岁时就应到医院眼科查一查视力,以免耽误治疗时机!还经常遇到有些家长问治疗近视安全有效方法是什么,我们认为配戴框架眼镜是最合适的。因为青少年还在发育过程中,近年来开展的准分子激光、放射状角膜切开、角膜塑形、角膜热成形等手术方法,是绝对不能使用的,希望家长及青少年朋友要慎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据悉人类80%的信息由视觉获取。希望社会各界、家长、青少年朋友要像珍惜生命一样去珍惜自己的眼睛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