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冠心病的诊断只局限于临床的诊断程度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判定,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估测的需要。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从病理及病理生理的角度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最佳的方法。
最早在1945年是采用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来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但是这种方法影象不清晰,造影剂用量较大,不能重复多角度造影,临床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Sones于1959年开始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解决了影象清晰,可重复多角度投造的问题,但是其外周血管的入路采用经肱动脉切开法,需外科医生配合,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真正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广泛的应用起源于1967年,由Judkins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使得这一技术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实用而可靠,并可重复进行。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以及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开创了冠心病治疗的新领域。
我国在1973年首次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主要目的可以评价冠状动脉血管的走行、数量和畸形;可以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无、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可以评价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包括冠状动脉的痉挛和侧支循环的有和无;同时可以兼顾左心功能评价。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介入治疗;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并可以进行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