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复杂,但大肠癌的发病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高蛋白质、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以及肥胖、缺乏体育锻炼都能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不断的增高。中国已进入结直肠癌高发地区的行列,这一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西化饮食与大肠癌
流行性学调查显示,大肠有癌“嫌贫爱富”的发病特点平日摄入饱和脂肪、总脂肪、总蛋白、胆固醇和油酸较多者,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较多者,危险性最大。
在过去短短数年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快速转变。1989年至1993年间完成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摄取高脂膳食的成人比例已从22.8%上升到66.6%,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在快速转向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典型膳食模式。像麦当劳这样的美国快餐随处可见,在饮食嗜好上,高脂、高糖和高能食物悄然开始流行。
宣传教育的作用
相比中国逐渐西化的饮食习惯,以及大肠癌发病率的升高,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已经逐年下降。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报道:50-75岁年龄的人群中,结肠癌筛查比例2002年为52.3%,2010年增加到了65.4%。2003-2007年发病率每年降低3.4%,死亡率每年降低3.0%。35个州发病率明显下降,49个州死亡率明显下降。
从2003年-2007年减少了66,000例结肠癌新发病例,减少了32,000例结肠癌死亡病例。死亡率降低的原因中1、筛查率提高:贡献了大约50个百分点。2、危险因素减少:如吸烟和肥胖等贡献了35个百分点。3、治疗方法提高:贡献了12个百分点。
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很大程度归功于筛查宣传教育得当,也验证了一句话:再好的手术技巧也比不上肿瘤的早期发现,再好的早期诊断技术也比不上科学的健康意识。
大肠癌不可怕,就怕您不了解。
在全身各个部位恶性肿瘤中尤其是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是治疗效果最好的肿瘤之一。通过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使相当一部分大肠癌病人完全治好。
无论治疗水平发展到何种地步,都不能忽视早期发现的重要性,2014 的数据:I 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而 IV 期患者只有略大于 10% 的生存率,因此还是要强调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
早期发现大肠癌主要依赖于合理的筛查,而不是等出现症状后再进行检查。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可将人群分成三类,不同的人群接受不同的筛查方案。
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这类人群我们推荐50岁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一般每5-10年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
高危人群:指的是有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习惯、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等大肠癌发病高风险人群,可以提前到40-45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一次检查。
有家族遗传的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性疾病的人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等),我们建议尽早前往大的肿瘤中心就诊,通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家族史进行仔细的收集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来判断该人群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如果有遗传倾向,则由临床医生按照特定的遗传性肿瘤的随访方案密切随访。如果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则按照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案进行随访。
大肠癌发展到晚期是一种可以致命的疾病,所幸的是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生活习惯上需要做的是改变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还有运动与体重控制。健康意识上可以多了解相关知识、通过主动体检、内镜检查等方法发现大肠腺瘤等癌前期病变,通过干预(内镜下摘除),阻断癌变过程。
没有绝对完美的筛查方案可以保证每个人都能早期发现,但总体上是可以提高很大一部分早期发现的比例。再好的手术技巧也比不上肿瘤的早期发现,再好的早期诊断技术也比不上科学的健康意识。
如果医师高度怀疑大肠癌,而且不涉及到保留肛门问题,可以考虑直接行开腹手术;
如果涉及到保留肛门问题,没有确切的病理不能行切除肛门的手术,需要反复多次取活检,也可以将肿块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这样做是对病人负责,医师应向病员及家属说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