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舌”是一种发生于舌背表浅部位的非感染性炎症,当发生“地图舌”时,炎症区域的丝状乳头出现萎缩,留下圆形或椭圆形红色的剥脱样红斑,而周围的丝状乳头增生形成黄白色整齐的边缘,因为它的形状类似地图上标示的蜿蜒国界而得名。其形态和位置可以发生变化,所以又被称为“游走性舌炎”。
“沟纹舌”又称“裂纹舌”,是较常见的舌疾病,常常与地图舌伴发,表现为舌背出现裂隙,舌背出现大小、数目、形态及深度不一的裂隙,根据裂纹分布的形态分为叶脉型、脑纹型等,裂隙内上皮完整,有舌乳头存在,舌的软硬度及生理功能均正常。
“地图舌”及“沟纹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儿童时期较为多见。目前尚不清楚“地图舌”及“沟纹舌”发生的确切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如情绪波动、失眠、疲劳等),内分泌因素,口腔局部因素(如龋齿或者乳牙萌出时的刺激),营养因素(如消化不良、维生素B缺乏、儿童缺锌等)等,并和某些系统性疾病关系密切(如银屑病、脂溢性皮炎、干燥综合征、感染性疾病等)。
“地图舌”可以不经治疗而自愈,但是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可能再次复发。“沟纹舌” 可能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高,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因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所以二者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患者有局部不适症状,可以在饭后口含漱口水, 应用漱口水时,“沟纹舌”患者可将舌背拱起,并使沟纹张开“浸泡”在漱口液中,起到局部清洁和消炎作用,防止食物残渣和细菌在沟内的积聚而产生口臭。6岁以下患儿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用清洁棉签蘸上0.1%乳酸依沙吖啶等刺激性小的漱口水清洗患处。
“地图舌”及“沟纹舌”患者平时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注意均衡的营养;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进食热、辣、酸及干咸坚果等食物以减少局部刺激因素。如果患者伴有全身疾病,需积极治疗。
“地图舌”及“沟纹舌”预后良好,不会发生恶变,也不会转变为其他疾病,“沟纹舌”亦不会因沟纹加深而裂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