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到了,人们都喜欢到海边冲个凉、避避暑、吃吃海鲜、哈点酒。殊不知,每年的夏季也是耳部疾患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夏季应该做好耳部保健。
1、感冒时避免潜水、游泳。因为人体的中耳腔和鼻腔后部之间有一个细细的管子相连,这个管子医学上叫咽鼓管,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平常起着平衡中耳腔的气压、防止病菌入侵的屏障作用,一旦因为炎症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咽鼓管开放不良,而含气的中耳腔因为气体的减少就会变成负压状态,这样就会引发中耳腔内积水,感觉耳闷、耳痛不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耳炎的症状;
另外,感冒时鼻粘膜充血,鼻及鼻咽部分泌物增多,鼻塞较重,这时候如果潜水容易把鼻腔的炎症、细菌等经过咽鼓管而感染中耳腔,引起鼓膜急性充血,疼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2、耳堵及时就医。多数人外耳道内有少许的耵聍,也就是俗称的“耳屎”,一般不影响听力。但少数人耳道内的耵聍分泌旺盛,耳道皮屑加上外界灰尘等慢慢蓄积,自身感知可能还不明显,一旦耳内进水,这些耵聍就像遇水涨起的豆子一样,加重外耳道闭塞并引起耳闷、耳胀痛不适。
3、耳痒、耳朵流“水”及时找原因。因为外耳道的隐蔽性,平常人们关注的不多,但外耳道内的皮肤是包被在软骨、骨骼外面的,非常娇嫩,神经非常敏感,除中耳炎可以流脓、流水以外,外耳道炎在夏季也是常见耳道流水的病因。有些人感觉耳痒难受,随意找来牙签、挖耳勺等在耳道内乱挖一通,导致外耳道炎症发作,疼痛难忍,旧恨新仇、苦不堪言。
其实,外耳道皮肤还会患“湿疹”,也就是皮肤过敏,表现耳道痒、耳道流水以及局部皮肤色泽或外观的改变,除了染发剂等局部接触引起的外耳道湿疹外,这些问题还有“病从口入”的可能,海产品是很多人的喜爱,但因为海产品蛋白质丰富,会造成一部分人皮肤“过敏”,这样,反复发作的耳痒、耳朵流“水”就要忌口了。
4、水的温差大时不要扎“猛子”。刚入夏时,湖泊、海洋的表层水温高,深层水温低,这种温差在水下会与外耳道、耳膜部位的接触,引起眩晕、恶心不适等反射,导致身体平衡功能失调。在这种温差大的环境下,扎“猛子”就可能出现腿抽筋、耳平衡障碍、误吸误呛的情况,引起生命危险。
5、水边嬉水应有度。水边嬉水时不要将水花朝人的耳朵方向去,水花夹带着一定的冲击波可能会造成耳膜的损伤和穿孔。
6、中耳炎患者更应做好耳部防护。中耳炎发作和耳内进水有密切关系的,况且海水、湖水不洁,有此类疾患的人,最好佩戴合适的硅胶耳塞保护。慢性中耳炎病人患病时间长,容易被人忽视,但病变仍是活动的、发展的,对身体的听觉、平衡觉、味觉等也是有害的,应定期的到医院复查、治疗,平常保持耳道干燥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