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锁骨下动脉?什么是锁骨下动脉狭窄?
心脏发出主动脉后,主动脉分出两个重要分支分别供应双上肢血运,称为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在通向双上肢的路径上,又分别发出分支血管向上进入脑部供应小脑,这两个分支被称为椎动脉。
动脉硬化或动脉炎症造成锁骨下动脉管腔变细,影响远端血流被称为锁骨下动脉狭窄,一般最容易发生在双侧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位,往往都在分出椎动脉之前。发生狭窄后如不及时治疗,狭窄程度会逐渐加重,甚至发展至血管完全闭死,一旦锁骨下动脉出现严重狭窄超过70%,双上肢以及小脑部位的血流就会明显减少,出现缺血症状。
2、为什么会出现“窃血”?
锁骨下动脉开口部位狭窄或闭塞后,上肢和小脑的血流就会减少,当上肢运动量增加时,无法通过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通过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椎动脉向小脑“窃取血液”,椎动脉的血流不仅不流向小脑,甚至调转方向,改为从小脑部位“窃血”,小脑不仅得不到血供,有限的血流还被胳膊这个“邻居”偷走了,导致小脑严重缺血,这种现象被称为“锁骨下动脉窃血”。
3、锁骨下动脉狭窄会出现什么症状?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症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上肢供血不足引发的上肢缺血症状,表现为上肢无力、发凉、麻木,特别在上肢活动量增加后明显,出现上肢活动后易疲劳,患者在摸脉搏时会偶然发现两侧脉搏不对称,患侧脉搏弱,对侧脉搏强,量血压会发现双侧上肢血压不对称,患侧血压低于对侧,收缩压可能会比对侧低20mmHg甚至更多;
另一类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小脑缺血症状,主要表现是眩晕,看东西有重影、复视,手的活动不协调,走路不平稳,有一脚高一脚低的感觉,有时候还会突然晕倒,有些患者病变严重,上肢活动量增加后还通过椎动脉“窃血”,导致小脑缺血的症状更重,上述症状可能会更明显,长此以往,可能会对脑组织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少数患者甚至会突然出现小脑梗塞。
4、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呢?
锁骨下动脉狭窄严重,超过70%,或者通过检查发现存在“锁骨下动脉窃血”,临床上肢缺血症状和小脑缺血症状明显,就需要积极手术治疗。治疗宜早不宜迟,早期治疗,狭窄病变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在狭窄部位置入支架扩张病变,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病变发展至晚期,狭窄程度严重,甚至闭塞,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仍然可以尝试采取微创介入治疗,但如病变很硬,导丝无法通过,就只能为患者施行锁骨下动脉搭桥手术了。
5、手术危险吗,术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早期病变通过微创介入技术,只需要在大腿根部或上肢穿刺,置入导丝,通过导丝放置支架就可以治疗病变,手术创伤很小,术后1-2日就可以康复出院。如果病变严重,已发展至闭塞,仍然可以首先尝试支架治疗,经过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反复尝试,导丝仍不能通过病变时,就必须采取开刀手术,通过颈、锁骨下动脉搭桥或者双侧锁骨下动脉搭桥,开通锁骨下动脉闭塞,术后需要1周左右拆线。
无论是微创手术,还是开刀手术,都是业已成熟的治疗方式,在有经验的血管外科中心均可完成,手术风险往往来自患者的全身情况,患者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因素会造成围手术期心、脑、肺等器官的潜在风险,需要密切观察。无论是微创手术,还是开刀手术,术后都需要定期复查,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些患者还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另外,戒烟,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是维持支架或人工血管通畅的重要措施。
6、锁骨下动脉狭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吗?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消除斑块,打开血管狭窄,恢复血流通畅。但是,通过一些措施可以控制动脉硬化,延缓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病情进展。患者往往需要好好调整生活方式,注意控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比如增加运动,戒烟,少饮酒,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少吃高脂类食物,如猪肉、牛肉,适当吃些家禽类和鱼类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多吃健康食品。已经有动脉硬化和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的,需要及时看血管外科医生,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其它相关药物,定期检查,预防狭窄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章